第四百八十一章 难得一致(2 / 2)

作品:《大明测字天师萧风

“师弟,严爱卿所言也有道理。你为朝廷做的事太多,就是神仙,同时管这么多事儿,也难免分心啊。

此时胡宗宪专心致志,本身也有才干,不妨让他试试,成固可喜,若不成再剿灭也不迟。”

萧风点点头,顺着师兄给的台阶下来了,只是仍有些不高兴。

“师兄,兴建船厂之事,虽在江南,却牵涉甚广,尤其是工部,在其中更是关键。

如今工部尚书、工部左侍郎都出缺,为了不耽误大事,我想先暂领工部之事,请师兄恩准。”

这是跟嘉靖要官了,若是别人,嘉靖可能会有所忌讳,但对萧风,嘉靖却觉得理所当然。

萧风连江南总督都不稀罕,还会稀罕一个工部尚书吗?工部在六部中,几乎是最不敏感的。

吏部掌管天下官员,兵部掌管天下兵马,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刑部掌管天下刑狱,礼部掌管天下士子。

(其实礼部还掌管天下青楼,不过是通过教坊司间接掌管的。看到没有,这种设置说明古人就认为读书人和青楼是不可分割的,上面都是一个老板!)

工部呢?掌管天下包工头?掌管天下匠人?掌管天下奇技淫巧之事?除了能捞钱,工部就是六部中的小老弟!

萧风以阁臣身份兼个尚书,是十分常见之事。而萧风本身这么有钱,也不怕他会贪污,当工部尚书几乎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准了,着萧风兼任工部尚书。左侍郎之位,萧风可会同吏部共同商议,举荐人选。”

萧风点点头:“万岁,左侍郎之位,我建议由右侍郎龚辉升任即可。

龚辉为人稳重,赵文华这几年专注捞钱,其实真正的工程都是龚辉在主持。这右侍郎之位,倒是可以再斟酌的。”

嘉靖点头认可。龚辉已经六十三岁了,之前赵文华当左侍郎时他就是右侍郎。

赵文华当了尚书后,也没想着要提拔他,而是打算把左侍郎的位子留给严党的人。只是赵文华尚书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就被谈新仁背刺了。

龚辉原本以为自己没有进步的机会了,想不到萧风一句话,他的人生之路就达到了新的高度,心中感慨,难以言表。

下朝之后,萧风到吏部领了工部尚书的官凭,让龚辉组织一下,工部员外郎及以上官员,全部到大堂开会。

工部官员们听说萧风当了工部尚书,都不免暗自感慨。赵文华努力了一辈子才到达的高度,萧风一抬脚就上去了,这真是从何说起?

官员们按照位份一一行礼之后,萧风拿起桌子上的喇叭,清了清嗓子。

没错,自从丁汝夔在兵部首次使用喇叭以来,各部纷纷效仿,已经成了必备的开会神器了。

“各位老兄,我当这个工部尚书,没别的心思,大家也不用胡乱猜疑,我就是想把工部的地位提高!

我相信,各位在工部当值,只怕比起其他部的同级官员来,见面都有矮三分的感觉吧。”

众人尴尬的笑笑,一个郎中愤然道:“大人说的没错,其他部里的人看咱们,还不如户部那帮扒拉算盘的账花子!

别的部也就罢了,户部那帮家伙,一身的铜臭味儿,居然也敢笑话咱们是奇技淫巧,只会跟泥水石头打交道!”

萧风叹道:“这也不能怪人家。想想咱们工部,这些年都在干些什么?尚书长期空缺,赵文华一手遮天。

神机营的火器多久没改进了?兵部的刀枪弩弓多久没升级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盖房子上了!

好好的一个国之重器,被赵文华弄成了只会盖房子搞房地产的大包工队了!”

一个员外郎小声嘟囔道:“还不是因为盖房子来钱快,做别的事儿费力不讨好啊!”

萧风一拍桌子,把那个员外郎吓了一跳,正在犹豫要不要跪下谢罪,萧风一指他。

“说的对!盖房子的确来钱快!可盖房子能让大明变强吗?就算房子能盖成万里长城,能挡住游牧民族的铁蹄吗?”

另一个员外郎小心地问道:“以大人之见,以后咱们不管盖房子的事儿了?”

萧风摇摇头:“房子还是要盖的,但不光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百姓生计,为了朝廷稳定。

杜甫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才是盖房子的意义,而不是光为了挣大钱。”

一个侍郎困惑道:“我们都听说了,大人要改革科举,增开技科。技科中举后,可是要入工部为官的吗?”

萧风看着大家的目光,知道大家有所担心。

若是所有技科中举的人,都进入工部当官,那可就僧多粥少了,在座各位的官位都会受到威胁。

萧风笑了笑:“技科中举的人,自然是要来工部的。但诸位不必担心僧多粥少,因为僧多了,粥也要多!”

众人一愣,龚辉犹豫道:“大人,六部官位,素有定制。若要增加官位,只怕其余五部会有怨言啊。”

萧风微微一笑:“我也不会增加官位,官位仍旧保持固定,其他部也无话可说。”

众人都蒙圈了,既不增加官位,又说什么僧多粥也多,这是啥意思啊?锅就这么大,粥是怎么多的呢?

萧风深吸一口气:“各位读书当官,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但若是一贫如洗,这官当得似乎也没啥味道吧。”

官员们默默低头,谁说不是呢?大明的俸禄太低了,官员要想当清官,就得过苦日子。不想过苦日子,就得多少贪一点。

说白了,谁读书出来当官,不想要个好名声呢?

像赵文华那种无可救药的贪腐爱好者就不说了,像你岳父刘彤那种,其实小贪一点,也就是为了让家人过个体面日子。

刘彤就是大明官员的代表性人物。绝大多数官员都不会像赵文华、赖天功(不记得这个家伙的朋友,友情提示一下,就是堵截兰爹兰娘上告未果的那个知府)那样大贪特贪。

但也不会像海瑞那样穷得连肉都吃不起,他们基本是在朝廷容忍的底线上来回蹦跶,少贪一点,过个相对滋润的小日子。

萧风理解这种社会现状,但他不希望这个风气一直延续下去。大贪都是从小贪逐渐酝酿而成的,这种风气越少越好。

“以后大家就不用贪了,朝廷自然会让大家过上体面的日子。”

官员们都吓得差点坐地下,这是能说出口的话吗?龚辉带头,集体摇头摆手地开始蹦迪。

“不不不不,大人大人,我们没贪,真的没贪!”

萧风笑了笑:“贪过也好,没贪过也罢,只要数目不大的,我都不会追究。但以后,大家就不要贪了。

工部之下,会设立国坊,除了打造朝廷所用之物外,还会制造民间百姓所用之物,与外国贸易之物。

国坊所得利润,上缴朝廷,朝廷收入多了,自然就可以为天下官吏增加俸禄。官员俸禄高了,就不必贪了!”

龚辉愣了一下,这个说法太超前了,他一时真的有些反应不过来。

“国坊?国家的工坊?具体都做些什么呢?”

萧风笑道:“火枪火炮,刀剑弩弓,这是卖给国家的。钢犁铁镐,房屋家具,丝绸瓷器,这是卖给百姓的。以上所有之物,凡是价钱合适,都是能卖给外国的。”

龚辉吓了一跳:“大人,这丝绸瓷器也就罢了,火器刀枪……大人入世观的产品我是看过的,当真是国之利器,万不可售卖啊!”

萧风淡淡一笑:“你不懂,只要有更好的,就可以把老旧的卖出去,这是天底下最赚钱的生意。”

龚辉小心翼翼地问:“入世观之物,已经是世上难寻的神兵利器了,难道还能有更好的吗?”

萧风肯定的点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向往:“靠我一个人,只能到这个份上了。

可等我们有了技科,有了国坊,有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