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口出狂言(2 / 2)

作品:《大明测字天师萧风

刘彤红着脸,低着头,心里把萧风骂了几十遍。你个小混蛋,讲道理就讲道理,干嘛非要拉上我呢?

嘉靖听出了萧风话外之意,微微点头:“凡事不管大小,道理是一样的。

虽是灭鼠小事,却能看出刘侍郎心思灵动。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这个道理,倒也不拘格何物。”

众人心说格物致知,以小见大,不管格什么东西,从道理上确实是一样的。

但无论如何,王阳明格竹子和刘彤格老鼠屁股,感觉上就是不能相提并论!

徐阶憋了一肚子的火,不敢反驳萧风的道理,只能旁敲侧击,寻找漏洞。

“萧大人,你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

不过萧芹可不是老鼠,他屁股里也没塞着黄豆,你就能断定他会去撕咬倭人吗?”

萧风点点头:“萧芹此时人人喊打,正是一只过街老鼠!

他的谋逆野心如鲠在喉,食不下咽,日益胀大,就是那粒黄豆!

白莲教已被朝廷瓦解,苗疆已归入大明王化,藏区不肯附逆,蒙古女真不敢妄动,这就是缝住他屁股的针线!

你说,他除了发疯似的去撕咬倭人,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徐阶竟然笑了:“萧大人此为驱虎吞狼之计,固然很好,可萧芹毕竟不是老鼠,也没发疯。

他若是称霸了日本,举日本全国之力来侵犯大明,这养虎为患的后果,萧大人也能承担得起吗?”

萧风微笑看着徐阶,这家伙果然比严嵩更胜一筹,被我指着鼻子骂了半天,居然还能微笑以对,难得。

他知道徐阶又一次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逼自己做出本可以不做的承诺,为将来可能的后果承担责任。

其实徐阶心里,压根就没把日本当回事儿,大明的读书人,一向看不起没文化的人,认为没文化,干啥都不行。

哪怕是被俺答汗打到了皇城之下,他们也觉得这都是武将们太无能,蒙古人那么没文化,怎么可能那么厉害呢?

要说起没文化来,倭寇还要比蒙古人更没文化!蒙古人好歹在中原待过一百年,受到过我们的反向熏陶。

倭寇蛮夷中的蛮夷,不过是偶尔到中国晃一圈,看个皮毛,就拿回家去当成宝贝了,能有什么出息?

所以徐阶并不担心将来萧芹会带着倭寇把大明怎么样,他唯一的希望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萧风必须全面负责,引咎退出朝堂!

萧风淡然一笑,他站直身子,本就挺拔的身形愈发高大,充满了自信和霸气。

“大丈夫生于世间,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若事必为之,何须畏手畏脚,以求万全之策?

我既然敢放走萧芹,就敢承担后果。当萧芹统一日本之日,就是我大明水师彻底剿灭倭寇之时!

非但如此,我还要借萧芹之手,为大明开疆拓土,为万岁增强国运,为百姓开万世太平!”

所有人都被萧风的话震住了,连徐阶都微微张开了嘴,就连萧风最后习惯性的扔出一根胡萝卜,他都没有心情咒骂了。

狂妄,太狂妄了,狂到没边了!

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凭什么这么自信?你就不会出错吗?

狂吗?刘彤咧咧嘴,不愉快的回忆偷袭了他。

“十天之内,我不会卖人,也不会卖房子,给你十两银子,了结此事。”

当初萧风放着让巧巧和刘雪儿上堂,这么简单的破局妙招不用,口出狂言时,自己也觉得他又蠢又狂。

结果他不但做到了,还把自己女儿娶走了,甚至连他家的旺财都把自家的来福给……

狂吗?工部左侍郎龚辉想起了自己的前任,赵文华一手扶持的京城首富谈新仁。

“半年之内,你要不倾家荡产,我不姓萧!”

两年前赵文华还是工部说一不二的实际控制人,谈新仁还是怎么看都不可能破产的京城首富。

现在一个丢官背债,揉肚子揉得开膛破肚;一个充军种地,在山海关每天风餐露宿,还全靠幡然悔悟。

狂吗?潘璜看看身边的刘彤,想想已经没资格上朝的前任左侍郎谈同,和他拉上贼船的史珍湘。

“如果当初你娘子要是选了他,恐怕现在连家里养的狗,都得姓史了。”

当初入股醉仙楼,争夺食神大赛,搞麻辣火锅,一步步把史珍湘逼上了犯罪的绝路,顺便把谈同这把保护伞也拽散架子了。

狂吗?张居正看着老师一脸的震惊,高拱茫然的眼神,心里犹如沸油翻滚。

“萧风今日在此坟前立誓。无论千难万险,不怕粉身碎骨!

不把元凶头颅放在这坟顶之上,不还大明一个湛湛青天,太平盛世,萧风生不入仙界,死不入轮回!”

他做到了,他说过的所有的话,无论小事还是大事,只要他用这种表情说出来的话,都做到了。

所有支持徐阶的人,都心里没底的默默低下头,所有支持萧风的人,都在回忆中找到了信心。

他们像萧风一样,骄傲地昂起了头,就像这些事儿也有他们一份似的。

嘉靖则压根就没用回忆。师弟这两年干得咋样,还用回忆吗?何况刚才师弟说了关键词啊!大明国运啊!

“师弟言之有理,朕深信不疑。徐爱卿也是老成谋国之意,大家都是为朝廷着想,不必做意气之争。”

嘉靖这一句话,给这件事儿画上了句号。徐阶虽然没能借此事打压萧风成功,但他逼萧风又立了一个狂言,也算为未来埋下一个钩子。

因此徐阶很聪明地呵呵一笑,十分丝滑地将话题转到了另一件事儿上。

“万岁,工部、礼部、吏部三方共同筹备第一科技科科举,只是在科举考题方面争执不休,尚无结果。

此事为萧大人一力推行,既然萧大人已经回京,臣建议今日可议一议此事,如何?”

嘉靖点点头,这是正经事儿,难得徐阶不再反对技科科举,这是好现象。

虽然朝堂不合,皇帝好当,但关键大事儿上还是不能闹得太凶。

“萧大人,技科科举,前所未有,三部之人,均不知该出何题较为贴切,还请萧大人指点。”

萧风笑了笑:“首先,礼不可废,忠君爱国永远不能变,这部分的内容,占一成评价标准。”

徐阶一愣,他本来以为萧风既然搞技科科举,一定是要考那些工匠的知识,本来打算等萧风说完,给萧风扣个帽子的。

技术再好,不知忠君爱国,到时候投敌叛变,岂不是危害国家吗?你这技科有毒!

结果想不到萧风一上来就给堵住了,他也就没啥可说的了:“那剩余九成呢?”

萧风笑道:“既然是技科科举,专业知识当然要占大头。由巧匠堂和入世观联合出题,笔答三成,实操三成!”

徐阶想了想:“还有三成,要考什么?”

萧风淡然一笑:“大明律!”

百官都愣住了,徐阶试探地问:“技科科举,考大明律何用?就是平时正规科举,出题也很少有律法的啊?”

萧风淡淡地说:“技科科举,是为国坊选拔人才。国坊中官员,比起朝廷官员来,权轻而财重。

所以技科科举,大明律中所有与贪污有关的律条,技科举子,必须倒背如流,如刀刻骨,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