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徽王覆灭(2 / 2)

作品:《大明测字天师萧风

地方官和宗人府官员来不及回避,目睹了一场猛虎吃人的场景,忍不住双双伏案疯狂呕吐。

等他们吐完,两只老虎已经把人吃得差不多了,也随即发出惊天动地的虎啸声,开始疯狂地撞击铁笼。

巨大的铁笼被撞得嗡嗡直响,摇晃不止,过了许久,老虎终于扛不住剧毒发作,倒在了虎笼边上,口鼻流出黑血。

徽王府的三百府兵被守城军士收缴了武器铠甲,解送京城兵部另行安排。那两个江湖高手见势不妙,早已逃之夭夭。

如徽王所料,徽王的妻女子孙一出门,早已包围了徽王府的百姓们瞬间暴怒,石头土块如雨点般砸下。

徽王的王妃并未出府,她悬梁自尽了。萧风虽然尽力避免滥杀无辜,但有些人注定是活不下去的,哪怕她并无罪行。

徽王的家人众多,兵士们护送着一大堆人前行,难免会有漏洞。被徽王杀害过家人的百姓们,如同狼群尾随牛羊一样,紧追不舍。

不时的有兵士们保护不及时的人掉队,然后瞬间就被百姓们拉入人群,等士兵们想回头去救,已经来不及了。

到后面士兵们已经不在乎掉队的人了,只顾护着核心的人员狂奔,总算突出了百姓的重围,送到了周王的封地里。

煊赫一时的徽王府,就此消失。而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宗室或是地方官员,敢给嘉靖再进献过什么仙方。

因为他们忽然发现,不知道为啥,凡是进献过仙方的,最后都没得到啥好下场。

不管是利用红铅丹的严氏父子、还是进献百花仙酒的赵文华,以及进贡含真饼的徽王,一个比一个死的惨。

似乎是无形之中有人在故意阻拦这种事儿,把乱七八糟的仙药都渐渐整合成了一味万能灵药——大明国运。

远在松江府的徐府老宅之内,徐璠一身白衣,坐在庭前的枇杷树下,一个人在棋盘上下着棋。

棋盘上的棋子纵横无序,似乎是一盘乱局,但他却聚精会神,半天都没有落一子。

一个侍妾给他端来了热茶,将他手边的旧茶换下去,站在身后帮他揉捏肩膀。

“爷,这棋局好生奇怪啊,天元之上,白三黑一,边角之上,黑白纠缠,腹地却空着这么多,哪有这么下棋的?”

徐璠不语,叹了口气,半天才将腹地上的白棋拿起一子,想了想,将十几颗位置差不多的白棋都拿了起来。

然后却在腹地空白之处,落下了七八颗白子,并将几颗黑子也直接换成了白子。这不是围棋的下法,但却同样是攻城略地的手段。

“徽王完了,两道圣旨一下,和他一样的那些王爷们,也都成了废棋。地方官权利变大了,但是黑是白还不知道。

谈同和柳台被抓之后,已经有七八个原严党官员投靠父亲了。甚至有几个原来投靠了萧党的,也反过来了。

这局棋,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得下呢。婷儿,你是帮夫人管账的,这个月收益如何?”

婷儿边捏肩便笑道:“还不错。现在码头在建,但很多外国船已经等不及,偷偷派人上岸来谈生意了。

咱们徐家和其他宗族已经谈好了分配比例,至少松江府的商船,都在咱们几家手里。

原本那些走私船也是咱们的,人还是那些人,船还是那些船,不过修缮一下,换个名头而已。”

徐璠点点头:“土地之事还要抓紧。如今天赐种子行里,每隔半年就有新作物的种子卖出来。

那些都是他们从海外弄回来的,像之前的地瓜一样,产量很大,光靠种地就可以赚钱。

何况港口码头建设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到时丝绸、瓷器都会成为最赚钱的生意。这些也都需要土地!”

婷儿点点头:“爷放心吧,松江府的知府也是老爷的学生,他说了,土地投献在整个大明都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儿。

咱们不过是把投献的条件定得比别人家更低,吸引别人来投献,不是贪污受贿,没人告就行。”

又到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科普时间:

土地投献,是封建时代传承已久的民间智慧,也是民间土地兼并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且在土地兼并的各种形式中,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最和平,最温柔,也最奇葩的一种。

人们一提到封建时代的土地兼并,往往会想到经典案例黄世仁和杨白劳。

杨白劳本来还有点地,但媳妇一生病,借了黄世仁的高利贷还不起,不但地没了,连女儿都被抢走了。

自耕农因病返贫,重新变成没地的佃户,再从佃户变成交不起租子的欠钱佃户,到最后沦为长工。

这确实是封建时代经典的土地兼并案例,但只是其中一类而已。还有比黄世仁更狠的,更不讲理的。

比如清朝时流行过的跑马圈地,原本目的并不是侵占平民的土地,而是如何瓜分明朝皇室留下来的土地。

众所周知,大明宗室很能生,生了孩子就得给封地。而且大明皇帝后来也给自己搞了不少皇庄,都是好地。

随着大明覆灭,这些宗室自然也不是宗室了,不过就是普通姓朱的而已,也就没有保留土地的资格了。

新的宗室肯定是姓爱新觉罗的,当然还有其他满清贵族,也就是八旗子弟中的高级别干部,他们要重新分配这些土地。

八旗子弟在当时还都是勇猛的战士,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分配方案,跑马圈地!

有资格分配土地的,骑上马跑一圈,限定时间内(比如一个时辰)你能跑多大的圈,这个圈里的土地就是你的!

不得不说这个方案对参与分配者是有一定公平性的。因为八旗重视战功,骑术是基本功。你骑术越好,跑的圈就越大,获得的土地就越多!

可惜跑着跑着就走样了,不管有意无意,八旗子弟就开始扩大了范围,圈越来越大,很多平民都被圈在里面了。

吃到嘴里的肉是不可能吐出来的。所以这些平民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交出土地,留下当佃户;二是交出土地,被赶走。

这应该是土地兼并中冲突最激烈的形式,也造成了很多暴力事件,最后终于在康熙年间被废止了。

水了这么多字,其实是为了让大家有个对比,为何说投献这种土地兼并方式,是最温柔、最和平,最奇葩的。

因为他是百姓们自愿的呀!不但自愿,甚至还要上门恳求,求着给人家当奴作仆,甚至连姓都要改呀!

这个奇葩行为是因为一个奇葩规定,很多朝代都规定有功名的读书人是不用承担徭役和赋税的!而且他的家属和奴仆也享受这个政策。

家属好理解,为啥奴仆也能享受呢?因为理论上,奴仆是没有自己的财产的,奴仆一切财产归于主人,所以……

于是普通百姓就算了笔账,就和有功名的读书人签个契约,土地卖给你,我变成你的奴仆,但你不用给我钱。

相反的,我给你钱,肯定比官府要的要少很多。但你让我继续租你的地种,并承诺不没收我的财产,也不收回我的租地权。

这就叫卖田不卖佃,卖身不卖财,官面上我是佃户,我是奴仆,所以官府不能征收我的赋税徭役。

私底下咱们有契约,你不能违背契约翻脸不认账,真的侵吞了我的财产,否则我拿着契约去告你,你也有罪!

这个类似于现在为了获得某大城市户口搞的假结婚:

我老婆虽然官面上跟你领证了,但你没有使用权!根据契约她实际上仍然是我老婆!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出问题的呢?实际上像假结婚一样,最后弄假成真的确实是有的,最后对簿公堂也屡见不鲜。

当然随着不同朝代对有功名者待遇的不同,投献的方式也不同,百姓的智慧是足够的。

比如当佃户就可以享受相关待遇的时候,自然就不会主动要求当奴仆了。记住这一点,后面会用到。

徐璠喝了口茶,点点头:“这水很不错!虽然都是水,但比别的水有水平!

投献的条件可以继续降,我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弄到足够多的土地。

一旦开港贸易,我不想卖国坊的东西!国坊越赚钱,萧风的地位就会越稳固!

我要搬倒萧风这座高楼,就不能再给他添砖加瓦!告诉其他家族也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