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深谋远虑(2 / 2)

作品:《大明测字天师萧风

那些商船对大明港口贸易的期待,就像高大人和熊力一样,想象力到此为止了。

但如果萧芹给熊力三个立功标准,对应三个利益,最高的利益是平分天下呢?

那熊力一定会直接踢飞掉三个立功标准,直接告诉萧芹,我就是按最低标准立功,也要求平分天下。

而萧芹并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要么答应,要么放弃造反,因为他马上就需要熊力,而他能给熊力的利益却未必能兑现。”

徐阶深吸一口气:“萧大人,你的道理,大家都听明白了。既然不能故技重施,那么只靠大明的海军,萧大人准备如何行动呢?”

萧风淡淡地说:“派船队从佛朗机人登陆的另一面靠近吕宋,船队上携带枪支弹药和大明将士。

佛朗机人这次不是为了抢钱,他们是帮萧芹占领沿海国家,以战养战的,所以他们一定会登陆作战。

我大明水师尚在建设,与敌人在海上决战为时尚早。但到了陆地上,他们就不是对手了。

佛朗机人的船上能有多少人,就算带上倭寇,也多不到哪里去,无非是仗着火枪和武士,欺负吕宋人罢了。

大明只需派少量兵将,帮助吕宋国王将人民武装起来,教会他们战术打法。

相信就算不能获胜,至少也是个相持的局面。若吕宋确实太弱,还是顶不住,大明也可将吕宋王子营救出来,带到大明避难。

这样就算吕宋战败,大明准备好后,也可以随时帮王子复国。”

派遣地面部队援助吕宋,这个想法让人耳目一新,嘉靖不禁沉吟起来,徐阶却更关注实际问题。

“以萧大人之见,大明当派出多少将士援助吕宋呢?”

萧风想了想:“一员主将,两员副将,带一千人,全配上火枪!”

徐阶大惊:“一千火枪兵?这……这会不会太多了些?大明的火枪兵一共也没多少啊!”

萧风笑道:“徐首辅不必担心,之前戚继光请旨,在大同训练新兵,训练的就是火枪兵,有一万人。

戚继光治军有方,他的火枪兵都是精锐,就是为了今天准备的。这一批送走后,马上会训练下一批。”

高拱摇头道:“我也觉得似乎人多了些,佛朗机人和倭寇,绕过琉球,直奔吕宋,能有多少人?

入世观的火枪十分精良,若是帮助吕宋人击退入侵,应该用不了这么多人吧,是否过于靡费了呢?”

萧风淡淡地说:“吕宋孤悬海上,船只来往一次何其艰难,岂有打退了入侵就回来的道理?自然是要常驻当地的。”

群臣愕然,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则最先反应过来,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嘉靖睁开眼睛,看着萧风:“师弟的意思是,这一千人,不回来了?”

萧风笑道:“自然不是永远不回来了,但回来的那天,就得有新军队过去换防才行。”

徐阶迟疑道:“这……吕宋能同意吗?”

萧风淡然道:“这个可以问问他们的使者,看他怎么说。日本狼子野心,一心吞并沿海诸国。

就凭吕宋自己的实力,早晚会被灭国吞并的。大明将士为保护藩属,驻兵于吕宋,有何不妥?

他们若不愿意,大明自然也不会勉强。等到吕宋被佛朗机人灭国后,大明再起兵打败佛朗机人,收复吕宋就是了。”

嘉靖眨眨眼睛:“那日本若是进攻其他诸国呢?大明也照此办理吗?”

萧风看着嘉靖:“万岁,我大明万国来朝,不管是不是我们的藩属之国,只要是求救求到大明了,难道我们还能不管吗?

只是大明出兵保护,军费自然是要被保护的国家来出的。否则就算大明富有,也扛不住同时保护这么多领土啊。”

嘉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如此,带兵的将军却是要好好选选,得是最忠心,最得力的才好。”

萧风点头道:“万岁,其实也好选。这些将士到海外为大明拼杀,朝廷自然要照顾好他们的家小。

这些军队可每年换防一次,回家团圆。避免一支军队长居海外,思乡心切,有伤天和。”

嘉靖连连点头,他当然知道萧风是什么意思。有这些驻军在,这些藩属国自然安全了,也自然而然,实际成了大明领土的一部分。

领土越大,资源越多,人口越多,无论是生产、用兵都能变得更加游刃有余,落实到一句话上,就是国运更加昌盛!

徐阶叹息道:“萧大人之意,老夫已经明白了。萧大人当初放走萧芹,等的就是这一天吧。

用日本侵犯各国为契机,将大明这些松散的藩属国,变得与大明更加紧密,甚至并入大明国土。

只是这样一来,等到日本不再侵占的时候,这些藩属国不再要求我们驻军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难道我们赖着不走?还是让驻军叛乱,推翻国王,强行将藩属国纳入大明领土?这岂是君子所为?”

萧风诧异的看着徐阶:“徐首辅,你说的这话……我还真是没想到啊!想不到我放走萧芹还有这作用呢?

佩服佩服,徐首辅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没错没错,就按徐首辅所说的策略办吧!”

徐阶大怒:“这分明是你的谋划!你却把此事推到老夫身上,让老夫担此小人之名!”

萧风大惑不解:“徐首辅这话我就听不懂了。趁日本侵犯各国为契机,将这些松散的藩属国,变得与大明更加紧密,甚至并入大明国土。

这话究竟是你说的,还是我说的?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万岁也听着呢,你不会是要当堂耍赖吧?”

徐阶气得全身发抖:“这……这话虽然是我说的,但这分明是你谋划的,老夫只是猜度而已!”

萧风正色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我的谋划吗?明明是你先说了,我才想到的!”

徐阶恨不得扑上去掐死萧风,他已经明白萧风的用意了。

这一手确实极其高明,对大明也有极大的好处。可毕竟这谋划中透着一股子阴谋诡计。

其他国家不是傻子,早晚会反应过来的。就是大明自己的史官,也肯定会如实记录。

史笔如铁,谁认下是这个事儿的总策划,谁就得在历史上担一个千古小人的名号。这是读书人最担心的事儿,甚至比性命还要紧。

徐阶的语气中简直是带着哀求了:“萧风啊,这确实是你的谋划,对不对,你说句实话吧!”

萧风坚决地摇头:“绝不是。我当初放走萧芹,只是想将来借故消灭倭寇罢了,并无此深谋远虑。

但徐首辅一语惊醒梦中人,可见徐首辅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帮大明开疆拓土,算计藩属,难能可贵啊!”

徐阶简直要气哭了:“你的谋划如此明显,已经呼之欲出,谁看不出来?我能看出来有何不对?你这分明是狡辩!”

萧风笑了笑:“徐首辅,你这就不讲理了。自古只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没听说过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

请问徐首辅,你用你的心,猜测到我的谋划,这究竟是用什么心,度的什么腹?”

这一句话,徐阶就无话可说了。道理很明显,你如果是君子之心,那你就不该能想到这么小人的计划。

既然你能想到这么小人的计划,那你本身就是小人之心,现在还非说是我谋划的,那就是度君子之腹。

徐阶眼见说不过萧风,只得转头向嘉靖求援,希望嘉靖能像刚才对高拱一样,调和一下。

不料萧风长叹一声,幽幽地说道。

“之前听人说读书人忠君爱国放在首位,现在看起来都是胡说八道。

连徐首辅身为天下文臣之首,都如此不堪,其他人能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