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二十章 哪个是易青?(2 / 4)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哪怕最厉害的嘴炮,每年看过春晚之后,骂的再凶,可还是每年不落的看,事实上,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就跟过年贴春联一样,没啥实际意义,可就是少不了。

尽管后来对春晚存在各种争议,甚至废除春晚的声音也不停息,可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

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除夕,国内大多数家庭在家收视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成为了一个必然节目。

春晚作为亿万中国人,华人华侨们共同瞩目的电视节目,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

比如当下,国人的生活水平仅处于刚刚解决温饱水平的地步,尚无余力去注重自身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提升。

因而,春晚作为覆盖面最广的电视节目,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随着央视在1983年开启这个项目,除夕之夜全家共同看春晚就成了一个必备的项目。

从此之后,看春晚就成了春节的习俗之一,而且春节有着守岁的习俗,春晚就成了一家人守岁过程中的娱乐方式之一,并且一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只是后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春节假期就变得不仅仅是春节,还有假期。

对于许多人而言,一些该有的拜年等春节活动还是可以有,但假期的放松特质也必须要有。

而对于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人而言,这个长假不仅仅是一起打打牌、摆摆龙门阵、看看春晚,更想要的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差异化的需求很显然就分流了一部分春晚观众。

除此之外,互联网传播的特性,也让春晚依靠央视这种“从一到多”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生一代更愿意参与其中,而不愿意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当然,从手机短信参与到后来的各种摇一摇、扫码等方式,春晚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传统传播渠道的影响力正在衰退。

而另一方面,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今年的春晚不好看,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其中,固然有人们注意力转移的因素,但春晚内容制作可能也是越来越不走心了。春节本来应该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一个喜庆的节日,也是一个怀旧的节日。

在节目设置上,本就应该围绕着这些主题来进行。但后来的春晚似乎越来越流行风了,请来一堆所谓的明星大腕来助阵,歌舞越来越多,传统的惹人乐不停的节目越来越少,简直就变成了一场场演唱会,而非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