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四十七章 好人易青(2 / 5)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前世,《编辑部的故事》才是真正意义上国产的第一部情景喜剧,要说经典,也的确够得上格,没个小故事都直接反应当下的社会热点。

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颇大,时隔多年之后,依旧影响深远,好些后来的情景喜剧都曾借鉴过《编辑部的故事》,有的借鉴人物设定,有的借鉴故事情节,看成国内情景戏剧的开山鼻祖。

而且这个戏投资少,很适合海马文化用来做开山之作,情景比《我爱我家》都简单,主要就是在室内拍摄,画面语言也比较单调,主要靠的是台词的出其不意。

从古到今,让人发笑的语言只有一种:制造反差。

比如原版的《编辑部的故事》里有一个故事讲小保姆的,本应该是服务业人员,结果这个小保姆到了人家家里,反倒是成了大少奶奶一样,整天支使着主人家干这干那,她反倒是享受起来了。

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是在故事里发生的,就是通过这种身份反差来制造笑点。

另外,还可以用特高雅的词语描绘粗俗的人,也可以用特雄伟的词描述特庸俗的人,还可以一本正经地出丑,或者故意把大的说成小的、快的说成慢的、滑稽的说成庄严的,利用语境的错位抖机灵。

前世,《编辑部的故事》第一次在电视里把文件语言、报告语言、政治语言倾泻在世俗之事、男女之事、凡人小事上,处处反差和笑料,着实新鲜过瘾。

套用一个术语,这叫反讽。

《编辑部的故事》在迎合和巩固社会主流话语的同时,又每时每刻都在嘲笑和解构着它。

过去人们闻之肃然的高调、见之心惊的上纲、掏心掏肺的讴歌,在剧中全成了另一种味道,全成了不着调的笑料,全没了杀气和力道。

这自然和人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心态吻合了,自然和时代节拍同步了。

能够造成观众的功名,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易青之所以愿意拿出这个点子来和海马文化分享,其实也是为了结一份善缘,他还惦记着拍《甲方乙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