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非主流的主旋律(2 / 2)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途中娜佳走失过一次,杨玉福和秋叶子等了她两天,他们已经是一个整体了,有了情感和相互的联系,化敌为友的情感建立,比别的情感更难也更深刻。

走出了森林所发生的一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日本的战败给秋叶子的打击,让她又开始反复不定,杨玉福和她在河边激烈的一段对话,是她完全改观和升华的地方。

终于,那个单纯的日本少女,恢复了对生活的巨大渴望,战争结束,她相信可以回家了,可以见到大西耕了,未来是一片光明美好。

可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那场屠杀结束了秋叶子生命,让人措不及防。

或许这就是战争本该有的样子。

故事在主角的设置上可谓是颇费心思的,故事背景时期的中国是个弱小的受害者,可是杨玉福是个有血有义的中国老爷们,是三人的支柱和力量。

日本作为一个残暴血腥的侵略者,秋叶子却是个单纯可爱的少女,带着童真和美丽。

苏联是一个强大的保护者的形象,娜佳则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虽然是少尉,但也无法改变她作为女人的依赖性。

人物身份和国家背景的差异,也是冲破战争仇恨,人性得以体现的基础。

可以说,《紫日》就是一部另类的主旋律电影和所有以往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都完全不同。

以往的战争电影,永远都是千篇一律,游击队永远是胜利的一方,不但小鬼子丑态百出,而且游击队几乎是零伤亡。

小的时候看,觉得很有意思,但是长大了再看,总觉得很空。

没有艰苦的环境,没有残酷的战斗,就很难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给描绘的一清二楚。

《紫日》并非一部具备史诗规模的影片,在冯小柠执导的“战争与和平”系列电影中,它也算不上扛鼎之作。

但这部电影却是首次打破主旋律电影的既定模式,抛开对战争本身的描写,转而去探讨战争下的人性与反思。

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了。

所以,易青喜欢这部电影,前世也曾看过很多次,电影当中,虽然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但是却也足够震撼。

易青还记得,最震撼他的镜头就是杨玉福和他娘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玉福母亲那一幕。

杨玉福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

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老人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易青的心。

而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杨的娘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

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佳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佳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

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佳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

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当然这其实也不算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玉福和娜佳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国内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影视作品。

现在,这样一部电影的剧本就在易青的手上,他该怎么做?

“冯导,什么时候能开机?”

易青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光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就是冯小柠都不禁愣住了,有点儿怀疑自己的耳朵。

他把《紫日》的剧本交给易青的时候,心里是非常忐忑的,他不知道这样一个偏离了战争本身,又在描述战争的故事,能不能被易青看中。

他还有其它的故事,但他还是选择了这个剧本,因为他想要通过电影,去探讨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

现在人们正处在和平时期,越是如此,就越应该警醒战争带来的伤害。

人性和反思。

这是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这样一个故事会有人喜欢吗?

冯小柠十分怀疑,可怎么都没想到,易青看过剧本之后,居然会是这样的反应。

易青没说要研究一下,甚至都没问问预算,直接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开机!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