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英雄》项目启动(2 / 3)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最高是让,让国,让天下。其次是天下大义,但终究还是以暴制暴。然后是谋,最后是欲和技。

这就是中国文化所传承的最高精神,所以《史记》以让国开始。

《英雄》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一层层的阐述和递进,前世张一谋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显然野心很大,愿望也很好,这部电影是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因为除了中国人没人懂。

易青觉得,前世张一谋在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希望这部片子可以开启一种属于中国人自己特有电影风格的时代。

只可惜,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虽然票房炸了,但是口碑并不理想,大家都把他当成了画面大片来看,而没有看出里面的意境。

书法和剑法的想通,舞剑时在水面上的招式正是书法的落笔方式,那些如画的风景,也是在帮助观众进入他所希望大家看懂的意境。

还有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单纯刺秦的故事,张一谋只是借助了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所讲的是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天下道义的感悟。

只是,在当时能够看懂的人很少。

人们真正明白这是一部中国电影巅峰之作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就像周星池的《大话西游》,上映的时候,无数人痛骂这是一部大烂片,等到很多年以后,人们才读懂了那只猴子的故事,将其奉为经典,只可惜那个时候,周星池已经退隐幕后了。

重新回到《英雄》这部电影,论玩色彩,中国的导演里面没有人能玩得过张一谋,摄影系出身的他,比许多专业的美工,对于色彩的理解都要深刻。

所以,从一开始,易青就认定了,即便因为他的出现,让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英雄》这部电影的导演,非张一谋莫属。

只不过,这一次,他想要让张一谋完成的作品,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能看得懂的,太高深了的话,难免曲高和寡。

张一谋在讲述着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前世他在完成这个作品的时候一样,他觉得,刺秦只是一层外衣,真正的内核是借助这个故事所要展现出来的中国人的道。

“残剑早就有机会杀秦王,只要他一剑下去,就可以功成名就,但是那一剑没有下去,得到的是心爱的人不理解,互相的攻击,可是想想,如果那一剑下去,英明的秦王没有了,战国七雄仍然每年发动无畏的战争,死伤的仍是百姓,这是大爱,是天下大义,这才是英雄,无名一开始不理解,他只想要完成刺秦的壮举,或是为了国仇家恨,或是为了个人名利,但是,最后他顿悟了,残剑的话在最后惊醒了他,让他掉转剑刃,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刺秦,这也是大爱,是天下大义,他也是英雄。”

“而长空,为了助无名刺秦,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为的同样是大爱,同样是天下大义,因为在当时的人严重,爆秦就是一切战争,杀戮的根源,只有秦王死了,这个世界才能从战争的阴影下走出来,他也是英雄。”

“飞雪呢?她为了刺秦,不惜手刃心爱之人,只为了能让无名去刺杀秦王,这难道不是为了天下大义?不是为了大爱,所以,飞雪也是英雄。”

“秦王呢?横扫六合,一统八荒,以战止战,以暴制暴,让天下归于一统,让四海彻底消弭战争,这同样也是天下大义,是大爱,所以,秦王也是英雄。”

张一谋的态度很明确,看这个故事,不能看故事的表象,应该看它的内在,看这个故事当中所蕴含着的中国人的道。

韩三爷听着连连点头,之前,易青在和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只顾着去想那些大明星了,对于故事本身并没有怎么在意。

或者,他只是单纯的把这个故事当作了中国式的武侠电影。

现在听了张一谋所讲,韩三爷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简单了。

“怎么讲故事,易总,张导,你们是专业的,一个动笔杆子,一个动摄像机,最后故事怎么呈现出来,你们说了算,现在咱们说说具体的问题,首先就是外景地,易总,有问题吗?”

“没问题!”

易青摆了摆手,秦王宫和赵王城都是现成的,这部电影的置景不多,无锡影视城那边完全可以解决,一些外景,到时候需要张一谋自己带人去考察。

“然后就是演员,无名这个人物,我和易总都比较认可李连洁,张导,您呢!?”

张一谋忙道:“我没意见。”

“残剑的话易总之前提供了两个备选,一个是梁超伟,一个是周闰发,最后选哪个,回头咱们再讨论,张导,你还有没有其他的人选?”

张一谋飞快的想着,脑子里闪过张峰毅、陈道铭、陈保国这些国内实力派的青年演员,但是又一个个的排除掉。

梁超伟和周闰发的话

对这两个演员,张一谋都不怎么熟悉,只知道在香江那边非常红,梁超伟之前还曾演过京台的《绝代双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