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我启发你···个蛋(2 / 2)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只是他有点儿用力过猛,大概其是因为第一次操控这么大的投资,内心激动外加紧张,太想要表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

刺秦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兴趣的主题,因为这个故事可以发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陈恺歌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却带出来一个有点儿自相矛盾的核心。

秦王要进攻燕国,但没有借口,这时候,由巩丽扮演的赵女出了一个馊主意,叫秦王放走燕太子丹,丹肯定会派刺客来刺杀他,这样秦王就能找到吞并燕国的借口了。

我勒个去!

这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吗?

秦王扫六合,需要借口?

说干你就干你,哪来那么多理由,六国的存在就是个天大的错误,干就完了。

难道还要像大老美一样,明明就是眼馋人家的石油,还非得扭扭捏捏编造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去打人家?

那叫猥亵,秦王根本就不需要。

可以说,陈恺歌这种新翻杨柳枝,已经颠覆了刺秦的原来故事。

但是,这样的故事合理吗?

秦王消灭六国,难道真的非得需要这样一个拙劣的借口?

难道还需要自己当靶子,设计出一个嫁祸于人的阴谋?

电影里,秦王对赵女的提议表示赞同的时候,易青突然有种小日本发动某次事变时的那样心理状态,制造了一起事件,然后嫁祸于中国军队。

可以理解陈恺歌渴望创新的想法,但这么编排,显然无法应和当时的时代特征。

按照故事中的设置,秦王即使不抓住燕丹派来的刺客,就是以燕太子丹不辞而别,而且还带着秦王心爱的赵女远走高飞,就完全可以派出军队,前去攻燕,捉拿太子丹。

但是秦王居然应允了这样一个由赵女设置的计谋,让赵女前去燕国物色杀手,制造事端。

没有二十年的脑血栓都不可能认同这么馊的主意。

因为这样一来,刺秦实际上是秦王自己刺自己,其目的不过是挑起灭燕的事端而已。

后来,故事表现了赵女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消灭,儿童被秦王的军队杀害,认为秦王自食其言,一统天下并不是为了消弭战争,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从而从一个单向间谍,变成了双重间谍,转而站到了燕太子丹的那一边去,这时候,赵女是真的在寻找刺客了,似乎又使得赵女的动机,符合起历史事实中的“真杀”的轨道上去了。

但是,这样一来,电影的逻辑滑稽就出来了。

当荆轲献图的时候,实际上,这是秦王自己设计好的,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电影中,开始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前面安排好的事实,所有人集体失忆,秦王又开始无知起来,措手不及,十分被动,惊惶失措。

这如何能解释,秦王早已知道这是自己设置的一个阴谋?

电影在此前后脱节,相互矛盾,既想在原故事中,装置一些新内容,但是,在最后一刻,秦王还是必须艰难地面对刺客,回到原有的历史轨迹中。

那前面的铺垫还有个蛋用啊!?

就为了拉时长,让观众练习憋尿?

另外,赵女既然对秦王有着深仇大恨,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加入到刺秦的行列?

非得让荆轲出来白白地送死?

按照影片的最后一个片段,赵女又来到了宫中,这时候,是她杀死秦王的最佳时机,但她却像一个视死如归的女英雄一样,只是带走荆轲的尸体,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刺秦的绝佳机会。

难道她也和残剑,无名一样,顿悟了?

天下!

扯淡吧!

故事在这里已经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自圆其说,在这样一个前后矛盾的荒唐故事中,还能指望电影本身能给人以一种深刻的人性震撼?

呵呵!

想多了吧!

按照故事的前面设计,必然的结局,就应该是赵女继续“刺秦”,但陈恺歌显然不敢继续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下去,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历史当中去,这应该属于一种半调子的创新。

如果没有能力赋予历史一个全新的内核,还不如按照原来的故事,比较令人信服。

或者不需要重新设计一个阴谋,因为改变历史人物的逻辑动机,只会置创作者于绝路,可以改变的,只能是人物的感情关系。

这一点,香江电影就做得比较好,它对历史故事的改变,从不改变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机,改变的只是人物的感情线索,在情节中,填入感情与派生的情节,而不改变动机。

历史的走向是不能变的,可以改变的,是心态与情感。

这应该是编写历史故事的一个原则,而在这部电影中却被遗忘了。

相比较来说,《英雄》就比较讨巧,它原创了一个新鲜的故事,没有荆轲这个人物,从而在一个无法指认的事件,为他的新鲜情节的创造了合理性。

只可惜,陈恺歌最不擅长的就是玩情感问题,所以即便是《霸王别姬》这样的佳作,事实上也成了程蝶衣一个人的独角戏,后来陈导向资本低头,勉强动起了情感,结果就拍出了《无极》这东西。

该怎么拯救这部电影?

饶是易青也没有丝毫办法,因为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陈恺歌想要创新,想要挖深度,想要自说自话,即便易青想让这个故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陈恺歌也不会答应。

当然了,如果易青没有无锡影视城,无锡影视城里没有秦王宫的话,他或许也就咬牙认了,谁让他答应了人家呢。

前世陈恺歌修建秦王宫花了五个亿,电影虽然赔了,但是,秦王宫每年带来的收益就高达八个亿,陈恺歌用一种非常另类的方式,实现了盈利。

但是,现在易青连个止损的办法都没有,这可咋整?

他现在就像知道,到底是谁特么把《英雄》的故事大纲给陈恺歌看了,还启发,启发个蛋啊!

1秒记住顶点: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