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2 / 5)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谁都知道!

“怎么了?不想接这个活?”

赵保刚一愣,摇了摇头道:“没有,就是······这主旋律怎么商业化,我这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把握好整体风格!”

易青又点上了一根烟:“赵哥,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这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按照以前的路数那样拍,这个类型片就没前途了!”

易青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是因为易青作为穿越者,太清楚未来国产电影的发展轨迹了。

以前的传统主旋律电影视内容题材都更倾向于搬演革命历史事件、谱写英雄人物颂歌,这个路数本身没错,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宏大叙事的话语空间被不断折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跨类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积极拥抱明星阵容,用娱乐化、狂欢化的外形包装,消解主旋律电影的部分严肃性,这对拓宽市场显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传统主旋律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过分追求严肃深刻的史诗化风格,在视听语言为叙事服务的主旨下,画面单一,程式化严重,显然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及负担起弘扬家国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让主旋律电影去吸收商业电影在色彩、画面、配乐、剪辑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使得声画造型更具生命力和美学张力,这是很有必要的。

简单来说就是时代不一样了,长久以来,主旋律影片因其枯燥的说教、扁平的人物塑造,以及刻意悲情泛情的视听语言,在面相市场的时候,已经呈现出了销路不畅的现状。

这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后来国产电影越来越少出现模范人物传记类,还有严肃史实类电影。

显然就是因为这种传统主旋律的电影已经没有了市场,反观后来很火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它们都是明显带着主旋律特色的电影作品,但是因为都实现了商业化的成功转型,消解宏大话语,聚焦百姓民生,达成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从而获得了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