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经典和槽点(2 / 3)

作品:《华娱之黄金年代

开什么玩笑?

《红楼梦》那是能随便拍的吗?

倒不是说《红楼梦》不能拍,真要是不能拍的话,87版是怎么来的?

只是,要拍《红楼梦》的话,首先要有完全的准备,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谁也别动。

当年王福林导演拍《红楼梦》,可以说是用尽了心思,邀请了很多知名的红学名家给演员讲课,还将演员集中培训。

在当时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至今为止,恐怕没有哪一部电视剧的剧组,能做87版《红楼梦》这样尽心尽力了。

新版《红楼梦》在筹备拍摄阶段,也是备受关注,结果等到10年播出的时候,刚看了一个开头,就成功劝退了无数观众。

这特么都什么玩意儿啊!?

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人说新版好,很尊重原著,觉得不好全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

也有人说整部剧像鬼片,充满槽点。

这其实是一个让人很困惑的状况,87版《红楼梦》虽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但是按道理来说,10版《红楼梦》在拍摄上面的条件显然要比当年的87版更好,为什么拍出来却没有老版好呢?

当年87版《红楼梦》在筹备之初,王福林导演就曾说过:“拍《红楼梦》首先要读书,领会的深,可能拍出来就好一点。”

于是在开拍前,王福林导演就向台里的上级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的时间读书。

批准以后,王福林导演就真的停下了手上的所有工作,关起门来读了一年的《红楼梦》。

到了1983年,剧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演员,从二十余省数千人中选拔了数十名新人演员,这些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来自艺术团的,也有做销售员的,还有像易青这样当厨子的。

对此,也有人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王福林导演说,只要有表演的潜力,哪怕没有经验也不要紧,只要能在大观园,在荣国府找到自己的身份就可以进来。

1984年,剧组在圆明园和八大处先后开设了两期的演员学习班。

学习班的演员都没有确定角色,大家吃住在一起,熟读原著,听大师授课、练习身段、学琴棋书画、做小品,一步一步只为更贴近《红楼梦》中的人物。

李绍红的10版《红楼梦》也延续了87版的选角方式,也是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海选,但是选出来的演员···看过这一版的都知道,显然并不能贴近角色。

林黛玉比较圆润,而薛宝钗却很清瘦,整个给拧巴了。

新人演员不少,也有消息传出有带资进组的演员,还有不少像归亚雷这样的老戏骨,可虽然有老戏骨坐镇,但是拍出来还是不尽人意。

而对于铜钱头、蕾丝服装和仿佛鬼片一样的音效的吐槽是最多的。

由于《红楼梦》是一个虚构的年代,两版服饰的差异,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审美差异。

但是10版的服装几乎不区分季节,春夏秋冬都是一样的穿着。

还有就是在演员的表演上,不想以过去的拍摄方式去拍新版《红楼梦》的李绍红,也要求演员去看原著,但不要去看87版《红楼梦》,希望演员不要去模仿,但是作为导演却也没有把原著看完。

10版的台词几乎都是在照搬原著,演员们演起来就好像是在读课文一样,断句也很奇怪。

导致看剧时,时常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更是常常说几句话,一屋子的人也不分是主人,还是丫鬟就开始哄笑。

由于没有熟读原著,还犯了不少理解上的错误。

比如元妃省亲那段,因为古代的礼仪制度,身为贵妃的元春在见到家人时,87版是给了虚礼。

虽然对面是自己的祖母,但是,即使是虚礼,家人其实也是受不起的,贾母也要跪下来说:“何以使得。”

而10版的元春却是实实在在地跪了下来。

还有原文中元春在召见贾政的时候,原文当中写的事: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本来是元春劝自己父亲的话,到了10版就变成了元春让父亲放心,自己定当以国事为重。

尼.玛!后宫不得干政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