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赛点 / 章节正文阅读

1974 群起哄抢(2 / 3)

作品:《赛点

蒂姆,……“其实他们是希望我能够热情邀请你,但是你有自己的赛程安排,当然不能随随便便调整。上帝,我觉得我仅仅只是询问一下就有利用你的嫌疑,我,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多米,不用担心,我不介意。”高文笑容满面地安慰到。

蒂姆愣愣地看向高文,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

高文耸了耸肩,“朋友嘛,本来就是需要互相利用……哦,不,互相帮助的。”

蒂姆满脸无奈,“伙计……”

高文直接笑出声来,“我们都希望人际关系能够保持纯粹,一旦掺杂利益,可能就会慢慢开始变味,不要说友情了,亲情和爱情也都经受不住考验,但现实生活里,纯粹本来就是一种相对的存在。”

“多米,你只是开口问问而已,反正我也不准备答应,你没有必要太过内疚。”

又是调侃又是吐槽,蒂姆也没有忍住,重新找回了笑容,紧绷的肩膀线条也终于放松下来。

在网球巡回赛里,除了四大满贯之外,所有赛事都需要面临票房压力,包括大师赛也没有例外,自然而然,参赛阵容越强大,票房就越有保障,赛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更不要说那些五百积分赛、两百五十积分赛了,他们更是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通过不同方式邀请顶尖球员参赛。

不少赛事就将目光瞄准那些刚刚转入职业赛事没有多久的希望新星身上,以一张外卡作为交换要求对方签署长期出赛协议,比如一张外卡换接下来六年的连续参赛,类似情况在巡回赛里比比皆是。

如果这一招行不通,像中东赛事那样财大气粗也行,一张五十万美元乃至于一百万美元的出场费支票就可以邀请到四巨头的光临,轻而易举就能够引爆话题和焦点。

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球员都能够称得上“票房号召力”。

一般来说,巡回赛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世界排名前三十的球员,他们的参赛本身就意味着关注度;一种则是话题球员,比如刚刚在大满贯爆冷击败四巨头,一个转身就会成为两百五十积分赛的香馍馍。

另外,还有两种特例——

一是本土巨星。来自自己国家世界排名最高的球员,不仅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刺激,同时对年轻球员也是一种激励。

一是世界巨星。比如费德勒、纳达尔;比如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而现在,高文也正式跻身如此行列。

事实上,美网结束后,高文接下来的赛程安排就是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