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大吃一惊(1 / 2)

作品:《神医弃妃在后宫乘风破浪

大周王朝的皇宫里,当孝桢太后听到禁军统领陈六,禀报说沈兵被夜鹰给杀了,而夜鹰是刺客,被他诛杀时,整个人都懵了。

虽然夜鹰寻找皇上元祁回来,曾经因被陈六追赶,闯过郑婕妤的寝殿,俩人不清不楚地泡在浴池当中过,这件事一直让古板的孝桢太后耿耿于怀。

夜鹰也曾向她禀报,沐凌蝶去过青楼“水月楼”,事后,沐凌蝶曾经向她证实,是夜鹰说谎。可夜鹰却没有证据,证明沐凌蝶确实去过“水月楼”,让孝桢太后觉得夜鹰谎话连篇。

可说夜鹰是刺客,孝桢太后是无法相信的。

说他刺杀了沈兵,她更加无法相信。因为以夜鹰神出鬼没潜伏在她身边看,若夜鹰真有野心,上次便不会主动归还“金龙玉佩”,而她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所以孝桢太后连夜召集了丞相刘昊瑜,尚书李德文等一干比较靠得住的大臣开会。

“哀家觉得,此事必有蹊跷,皇上让夜鹰捎信给哀家,说让哀家相信夜鹰。夜鹰怎么可能是刺客。”

孝桢太后义正言辞地说着。

“太后所言甚是,老臣也不相信夜副统领是刺客。上次有人行刺老臣,太后不是告诉老臣,是夜副统领救的老臣吗?他若想图谋不轨,又怎会出手救老臣呢?”

以前丞相刘昊瑜是反对夜鹰担任御林军副统领的。因为夜鹰毫无背景,而且皇上对夜鹰的身世,也是遮遮掩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传统的丞相刘昊瑜,自然接受不了不清不楚的人,陪在皇上元祁身边,这也算是他对皇上元祁的一种忠诚吧!

他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皇上元祁的人身安全考虑,为大周王朝的命运考量。

可皇上元祁有他自己的想法,夜鹰是罪臣之后,是当年先皇下令诛杀满门的人,所以自然不能让夜鹰的身世出现在明面上。

如同逍遥王一般,既然死了的人,就不能再出现在人前,出现了,是对下令者极大的侮辱。

而该死还没有死的人,也只能再死一次,这是必经之路。

对丞相刘昊瑜来说,夜鹰救了他,对夜鹰他是感激的,早已经不再如此排斥了。

“老臣对夜鹰不是太了解,只隐隐知道,他与禁军陈统领不是一路人。

眼下皇上不在宫里,珍妃娘娘她独揽大权,禁军统领陈六,刺史胡天,兵部侍郎孙卫丹,内阁辅臣薛冰其,吏部李听云等等众多官员都站在珍妃娘娘那边,皇上若再不回来,珍妃娘娘恐怕就要分皇上的半壁江山了。”

尚书李徳文也是时候站出来说道。

“是啊!是啊!皇上再不回来,这大周王朝恐怕就要姓沐了。”

一人开口,众人附合,孝桢太后一听,双目圆瞪,厉声呵斥道:

“瞎说,珍妃乃是皇上嫔妃,纵然所有官员都站在她的一面,她一个女人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莫不是还能做个女皇不成?这大周王朝是皇上的江山,是元家的江山,恒古不变。谁再敢胡说八道,哀家定斩不饶。”

孝桢太后虽然只是一届女流之辈,却自带威严,她明白一荣俱荣的道理。

不要说这么多年,她对皇上元祁确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亲人之情。

就算没有,孝桢太后也不可能让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因为不管是沐凌蝶,还是各地藩王,没有人会把她当太后看待。因为她与她们都没有血缘关系,元祁虽然说也没有,可元祁没有母妃,更是从小寄养在她身边的人。只要她保守住当年的秘密,她与元祁是最亲的人。

“太后息怒,臣等也是为皇上江山着想。”

见孝桢太后大怒,众人急忙拱手行礼说道。

“咳!好了,哀家怎会不知。这样吧!先将夜鹰的事放一放,说说沈兵之事吧!如今眼下沈兵这一死,御林军这边群龙无首,终究不是个事。”

“是啊!太后所言甚是,之前还有御林军与陈六的禁军抗衡。如今沈兵这一死,御林军群龙无首,恐怕皇宫要变天了啊!”

丞相刘昊瑜眉宇间皆是愁容,不由担忧地说着。

“臣也如丞相所想一般,先前珍妃娘娘便与禁军统领陈六等人,有意让太后立珍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为储君。如今太后也看见了,珍妃娘娘肚子里的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一旦孩子出世,这帮人恐怕又要蠢蠢欲动”。

尚书李徳文也是一脸忧心忡忡地说着。

众官员点头,各抒己见:

“臣觉得,应该想个应急之策,一旦这个孩子成了储君,恐怕皇上的地位,便岌岌可危了,当误之极,要赶紧寻皇上回宫,杀鸡儆猴,如此才能稳定当前局势。”

“是啊!这确实是眼下最重要的事,但还有一件事,刻不容缓,那就是尽快再寻一个合适的人选,为御林军副统领,一来保护太后,二来确保皇宫安全,与陈六的禁军抗衡。不能让朝局呈现一边倒的局势。”

“诸位大人说的都对,只是大家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后前俩天带着众嫔妃前往“菩善庵”为皇上上香祈福,在回来途中,众嫔妃被贼人掳走,至今下落不明。

诸位嫔妃都是各朝中众大臣家眷,朝着议论纷纷,说太后终究是个女人,连宫里嫔妃都保护不好,如何管理朝政大事。更有甚者扬言,说太后是故意不让皇上回宫,想独揽大权,借这次为皇上祈福之事,想除掉所有皇上嫔妃,铲除皇上一切势力……”

“荒唐,简直荒唐,当初太后可是强烈反对去“菩善庵”进香的。是他们这些人强烈支持,非逼着太后去为皇上上香,如今出了事,他们倒怪到太后头上了,这帮人太能落井下石了吧!”

……

孝桢太后危襟正坐,听着朝臣们说着当前局势,感觉头都炸了,眉头紧皱,用手扶住额头,元嬷嬷急忙上前,帮孝桢太后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太后不用太过忧心,夜副统领出事之前,不是说过,他已经派刘文刘公公前去通知皇上回宫了吗?只要太后拖到皇上回宫,自有皇上处置这些人。奴婢相信,只要皇上回宫,这些人定能安分守己。”

“真的假的?怪不得最近没有看见刘公公,原来他去寻皇上了,看来皇上回宫指日可待了,太好了,太好了。元嬷嬷所言甚是,只要拖到皇上回宫,便万事大吉了。”

“是啊!是啊!就让他们再折腾几天。”

……

听元嬷嬷说了“皇上回宫的事”,众人仿佛看见了希望,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