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七十七节 太白天文台(3 / 4)

作品:《临高启明

“是,谢谢父亲大人关心。”钟小英也穿上了风衣,又取了马灯在前面照明――长廊里没有照明的。

外面风雨交加,又黑又冷。两人摸着黑走过长廊,来到天文台。天文台是座三层的红砖建筑,正门外面的砖铺〖广〗场上用青铜镶嵌出“元初子午线”――实际就是通过此地的东经110度线。

长廊通往的是天文台的后门。钟博士掏出随身的一串钥匙,凭手感摸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钢制防盗门。

天文台的底部是一个天hua板直达三楼的空间,二楼是走马楼,通过环形楼梯可以直接走到三楼的楼顶。楼顶可手工打开屋顶的简易观测台。观测台上安装着元老院手中最好的天文望远镜――当然要按照天文学的标准来说也就是业余级水准,不过按照本时空标准来说就是“神器”了。

钟博士很少摆弄那台神器,他平时关注的是一旁精确安装在东经110度线上的中星仪。中星仪通过观测恒星过上中天(过观测站的子午圈)来精确测定恒星过上中天的时刻,以求得恒星钟的钟差,从而确定世界时、恒星赤经和基本天文点的经度。

此物发明于17世纪,不过在目前的时段里,临高的中星仪就是全世界独一份的。更不用说它还是在21世纪的时空里制造的。

天文学在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定时。用中星仪作为测时/测定经纬度是个成熟的方法。在天文台使用人工观测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到秒级的精确度。

科技部拥有完备的经纬度资料,再加上天文软件,可以做出精确的恒星表来。再配合上太阳升降时间的观测,就能够提供准确到秒级的定时。即使到了21世纪有了精确的原子时,但是仍然要用天文时间来核对。

这些工作,迄今为止都是钟博士自己做得。天文观测是非常枯燥又耗时的事情,他不能一天到晚在这上面消耗时间。否则他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他还有无线电项目需要去攻克。

小英是个非常仔细的女孩子,又很“坐得住”。他打算慢慢的培养她来做天文观测,将授时的原理讲授给她,而不是当个钟表技师。

不过今天他并没有带她上楼顶――外面风雨大作,根本不可能用中星仪观测天象。他打开电灯,光线立刻充满了整个空间。

天文台有很多高精尖设备必须使用电,所以企划院很慷慨的在这里安装了一套风电和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建筑物里也都安装了电灯以便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