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高启明 / 章节正文阅读

三百二十六节 查错的数学理论(3 / 4)

作品:《临高启明

按计划,制表机本应集成打印和汇总穿孔的功能,出于简化单台机器复杂性的目的,现阶段制表机没有包含这些部分。因此冯诺打算先搞个最基本的数字译码机,由于不考虑拉丁字母的打印,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译码”,单纯只是打印,其机械结构与复制机类似,无非是检孔后激活继电器驱动弧形字排把0-9的数字打印在卡片顶端。现在复制机算是开发完成了,译码机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机械口的元老们觉得问题不大,答应尽快制造一台样机送过去。

会到这里就散了,冯诺回到了办公室:他想着今天还得再备备课――随着机械计算机的进展,他觉得得深入的讲授一些与软件工程有关的数学问题了――第一代的程序员几乎都是数学家。

他在办公室里处理了数据中心的日常公文,循例到机房走了一圈,做了日常的设备维护。又把“待修目录”浏览了一遍,用红铅笔在几个“火烧眉毛”级别的项目上打了钩,这些只能等上完课之后牺牲睡眠时间来修理了――自从他弄了机械计算机的项目,原先的工作压下来不少。现在徐老五已经帮他做了大多数的文书工作,本职再荒废下去可就说不过去了。

好不容易把手头的事情逐一处理完,他才起身到了工作间。

现在“工作间”里已经塞的满登登的。从机械厂制造的各种“工程样机”塞满了这个车间,有的则根本不是“技术会议”上的产物,而是某些动手能力强的元老的脑洞的产物――要说完全是脑洞也不尽然,因为这些东西大致就是当年机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思路。

工程样机自然是不太考究的,因为时间紧,又多是仅仅验证设计思路是否具有工程可行性,所以在设计和制造上没做什么优化,秉承机械厂产品一贯的傻大黑粗不说,许多设备的零件也是外露的,一来节约制造时间,二来便于随时查障调试。

车间里满是铁嘴钢牙的机器,地上也有不少散落的物料零件。所以冯诺一直关照自己的这三个帮工,进工作间一定要做好防护。他自己以身作则,头戴藤编安全帽,身穿粗布工作服,脚穿劳保皮鞋。

穿过设备区,车间的另一头是研究区,一张笨重的大号“圣船牌”12人会议桌矗立正中,桌面上堆满了图纸、文档和草稿计算纸,周围放着七八张折叠椅。墙角是硕大的黑板架,黑板上满是粉笔书写的公式和数字。靠墙是一排开放式的书架,层层叠叠的塞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参考材料――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累积起了这么多的文书材料。这些材料按照企划院的规定,都由冯珊和李加奈按类别整理装订起来――都是要存档的,为将来的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