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蜜芽的七十年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7章(1 / 3)

作品:《蜜芽的七十年代

第67章全聚德烤鸭

蜜芽儿真是没想到,前几天她还在农村里为了一件棉袄被泼上墨水歉疚,几天后她就在北京要吃全聚德了。

陆老爷子家是有车的,带着军牌的公务车,日产达特桑公爵,还配着个司机。这年头其实并没有富人,所谓条件好的也就是比别人能吃点好吃的,要说私人能买得起车,那是不可能。所以北京的大街上,是自行车的海洋,但是很少见车,偶尔有个车,不是公交车就是当官的公务车。

陆老爷子家的车亲自来接了童家人过去,大汽车嘟嘟响,一路上也不堵车,没多久就到了全聚德烤鸭店。

一进去全聚德,就见里面挂满了领袖像,餐厅里走廊里全都是,还写着大幅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全世界人民要有勇气,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那么全世界就一定是人民的。一切魔鬼统统都会被消灭!”

陆少云笑着对童父说:“还记得咱们上次来全聚德吃烤鸭,那都是十六年前了,那个时候童韵才十岁,也就和我家奎真差不多大。”

童韵笑了下,望着这周围的标语。

十岁的时候,陆家请自家吃烤鸭,也是有军车接送,那个时候烤鸭店里挂着的全都是字画,古代名人字画,墙壁上还有一副北京填鸭的壁画,现在已经都没了。

十六年的时间,变的不光是她,还有这饱经沧桑的全聚德烤鸭店。

“现在好了,清净了,前几年哪,”陆老爷子不免说起来:“那个时候店里都有人把守着,一有客人进来,人家就问,你们是什么出身,连路边的行人都不敢停下来,结果这烤鸭店连着好些天没生意!”

蜜芽儿听了,当然能想象,破四旧嘛,全国比比皆是。

等到了座位上,才发现陆家人也都在,陆老爷子,陆家老太太,陆家老大夫妻,还有个小男孩,那自然是陆奎真。

双方各自见了,陆家自然是对着蜜芽儿好一番夸,最后终于落座,却是蜜芽儿挨着那陆奎真。

说实话,她对着陆奎真没啥好感,也没啥恶感,就是一城市小男孩子,还有点讲究,不太看得起人。这种人,她也不是没见过,小屁孩儿呗,你和他生气不值当。

陆奎真显然也对她没好感,除了最初礼貌地点了点头,之后就没正眼看她,坐在那里,一本正经,面无表情。

蜜芽儿心说这还高冷上了,谁稀罕谁,于是蜜芽儿低头看菜单,装作没看到陆奎真。

旁边两个老太太还笑着说:“奎真,你多照应着妹妹点,这是蜜芽儿妹妹!”

“蜜芽儿也得多向奎真学学,奎真在学校优秀着呢!”

然而蜜芽儿和陆奎真,愣是谁都没看谁一眼。

最后两个老太太也无奈了:“孩子家,也真是!”

蜜芽儿充耳不闻,低头继续看菜单,这七十年代的全聚德真不算贵,一只烤鸭才八块钱,鸭骨汤六毛钱,其他的一些菜,比如软炸大虾四块八,油爆鸭丁一块九,香辣鸡丁三块三,米饭三分钱一两,荷叶饼一毛钱两个,可真便宜。

就是全都要饭票。

一般人家肯定不舍得花饭票来吃这个。

不过抬头看看这陆老爷子,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这才舍得来全聚德请客吧?

蜜芽儿这么胡乱想着,又想起了陆振东好像就是这家的。这么一说,陆振东家庭条件挺好,比起自己爹来,那真是天上地下。

也怪不得姥姥姥爷觉得自己娘下嫁了,受了委屈。

正想着,烤鸭已经上来了,整个鸭身饱满圆润,外皮油亮酥黄,一端上来后,满桌都是喷香浓郁的烤鸭香气。

“这个烤鸭啊,它不一般,四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北京,咱们的周总理就是用这个来招待它的,当时连美国总统都说,你们中国的烤鸭,好吃!”

陆老爷子自豪地向蜜芽儿和顾建国介绍起来这全聚德烤鸭。

蜜芽儿当然是知道这一段历史的,不过还是礼貌地笑着点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啊。”

顾建国哪里懂得这些,他虽然也上过初中,可环境的限制,他就是知道庄稼地里的事,再多了他不可能知道。

比如这烤鸭,他怎么可能吃过北京全聚德烤鸭呢!

所以他略显拘谨地笑着点头。

那烤鸭师傅拿了刀,当着大家的面,开始用刀来片烤鸭,这是店里的大师傅,片烤鸭的技术高明,人家一口气片了整整一百零八片,片片带肉,片片有皮,而且片一只鸭才用了六分钟。

这种手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后来一些片烤鸭的所谓师傅,那都是糊弄事儿,哪可能像现在这样,一只烤鸭实打实地给你片一百零八片呢。

如今眼前这位才是真正的师傅。

烤鸭片好了,装到盘子里,开始吃。

在场的人,大部分都吃过烤鸭,就连蜜芽儿,她好歹有上辈子的记忆,知道这烤鸭怎么吃。可是顾建国没有,顾建国他怎么可能吃过烤鸭呢?

所以大家伙都开始拿了饼皮卷了烤鸭吃,唯有顾建国不知道怎么下手。

旁边的童韵自然不能让自己的丈夫当着大家的面落难看,便自己拿了饼卷,卷好了烤鸭,打算给顾建国:“你看,是这样的。”

她还一边教着顾建国。

顾建国笑了下,接过来:“你给我卷了一个,我再给你卷一个。”

说着,他拿起一张薄薄的饼皮,放上葱条、黄瓜条、萝卜条,卷上几片鸭肉,也给童韵卷了一个。

显然他是第一次卷,水平并不好,不过看着也算有点样子。

陆家老太太见了这情景,不动声色地叹了口气,没说啥。

童母卷了一个烤鸭,递给了蜜芽儿:“乖乖蜜芽儿,尝口。”

蜜芽儿甜笑着谢过了自家姥姥,放到了嘴里尝了口,面酱的醇厚咸甜中和了烤鸭的油腻,使得烤鸭的酥软更加彰显,吃到嘴里,地道的全聚德烤鸭,名不虚传,满嘴都是酥香。

旁边的陆奎真,自然也看出了门道,他颇有些鄙薄地扫过了顾建国和蜜芽儿。

他知道,那童韵阿姨就是自己二叔心心念念的人,而这个顾建国,就是个乡下农村,至于那蜜芽儿,自然是乡下穷丫头。

小丫头长得是有点模样,可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乡下没什么见识的穷丫头,光听那一口的农村口音,就一股子土味儿。

蜜芽儿就是紧挨着那陆奎真的,她自然感觉到这人的眼神,心里就有点不痛快,心说之前就当是误会好了,我也没说啥。

你竟然还给我优越感上了?不就是会吃个烤鸭吗?我爹不会吃烤鸭又怎么样,会吃烤鸭就了不起?生了个有钱人家会投胎你以为自己了不起啊?

她心里一动,便故意说道;“老早就听我奶说过烤鸭的故事,从来没机会吃,今天多亏了陆爷爷,让我也吃上烤鸭了。”

陆老爷子听得惊奇:“这烤鸭里还有故事?”

蜜芽儿点头:“是啊,这是一个典故。”

她小脸精致白嫩,小嘴儿嫩生生的红润,如今一点头,两个小羊角辫灵动地摆啊摆,实在是惹人喜欢。

偏生这么好看的小人儿,竟然一本正经地说烤鸭是个典故。

这下子大家伙都笑了,陆老爷子更是故意逗着说:“有什么典故,蜜芽儿说来听听。”

旁边的陆奎真微微皱眉,插了一句:“能有什么典故!”

那一口的农村口音,听着就烦。

他这一说,陆老爷子顿时瞪了他一眼。

臭小子,拽什么拽,老爷子今天请客,看你那脸色!陆老爷子恨不得把这个孙子直接打出去。

陆奎真顿时不敢说话了。

蜜芽儿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便笑了笑,这才说道:“据说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建立明朝,他特别喜欢吃鸭子,每天都要吃,可是吃多了就腻歪,御厨们没办法,就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做鸭子,其中一个厨子就想到了将南京的湖鸭用木炭烘烤,烤出来的味道果然好,于是烤鸭才在明朝王宫里兴起,那个时候还叫烧鸭。后来明成祖朱棣败逃于北京建都,他带着的御厨才把这烤鸭技术带到了北京,这才有了北京烤鸭。”

她这一番话,听得大家连连惊奇。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里面可是涉及到明朝朱元璋和朱棣,又涉及到明成祖败走北京的事,蜜芽儿这么小,能记住这样一个故事,那真是很有见识,记性也好了!

“了不得,了不得啊!”陆老爷子连连夸赞:“你陆爷爷我吃过好多次北京烤鸭了,竟然不知道这烤鸭最初是从南京来的,更不知道原来从明朝就有烤鸭了!”

童父童母自然是脸上一片光彩。

在场其他人也是连声夸赞:“这小姑娘了不得!”

不光是学识渊博,关键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落大方,口齿清晰,说起故事来生动活泼,一点不像是乡下来的。

陆老爷子忍不住教训起了自己那孙子:“奎真啊,你看你比小妹妹大三岁呢,你都不知道这些故事,你啊,还得多读书,要睁开眼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总以为自己多了不起,人要谦虚谨慎!”

陆奎真也真是无语了,不就是一个典故么,至于这么夸这小丫头?

他有些不屑地扫向旁边的小丫头,却见小丫头得意地冲他吐了吐舌头。

我呸……这还得意上了!

就在他心中暗暗吐槽的时候,谁知道脚底下一阵疼。

他呲牙:“啊——”

周围的大人疑惑地看过来:“怎么了,奎真。”

他抬头看过去,只见旁边的小丫头片子正聚精会神地包着一个鸭肉卷,然后甜蜜地笑着递给了旁边的顾奶奶,顾奶奶笑得那叫一个开心。

他咬牙;“我没事。”

陆老爷子见了,摇头:“你啊,这都多大了,还不懂事,你瞧瞧人家蜜芽儿,才这么小,就知道孝顺了!你也学着点吧。”

陆奎真:……

这乡下来的小臭丫头!

~~~~

一场全聚德烤鸭,蜜芽儿算是出了个小风头,把那陆奎真压了一把。不过事后想想,她自己也觉得这事儿太孩子气,为什么要和个十岁小孩较劲呢?

为了那公车上嫌弃的语气,还是后来对自己和自己爹的不屑?

其实想想,这也不是陆奎真的错。

陆奎真出生条件好,有优越性,注定以后顺风顺水,以后长大了,靠着家里的关系,进个国企,慢慢地混估计也是个国企领导人,或者说自己做生意,靠着父辈的门路拓展生意渠道,发大财,这些都有可能的。

这样的他,算是天之骄子,看不起自己和自己爹这样的农民,也是情有可原。

自己也没必要在意什么,因为在这世上,这种人很多,没必要非为这种人的看法而不高兴。

全聚德烤鸭宴结束,蜜芽儿赢得了一片夸赞之声,童父童母自豪得跟什么似的,也是更加喜欢蜜芽儿了。

当初陆家的振东那是喜欢童韵的,本来以为以后可以做亲家,谁知道童韵终究没那福气,是以今晚见到陆家人,想想自己女婿只是个乡下农民,他们也是有遗憾和无奈的——当然了陆家人未必没这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