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还都汴梁(3 / 5)

作品:《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赵朴脸上笑,只是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奸臣!”

徐处仁,应天谷熟人,字择之。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神宗元丰间进士。大观间,知永兴军,反对童贯强平物价,以为如此则商贾不通,物价反增。入朝,奏请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钦宗即位,建言储粮设备以御金兵。金军北撤,又请伏兵袭其后队。靖康元年,为中书侍郎,旋拜裁决权,然于大政无补。旋罢相。

小册子评论道:大忠臣。

赵朴笑道:“总算是遇到一个忠臣!”

“唐恪,字钦叟,宋余杭钱塘人。北宋末年大臣,钦宗朝宰相,4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历任郴县尉、榆次知府、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至少宰兼中书侍郎。宋徽宗大观三年,任屯田员外郎,奉命招降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军有功,升为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出入中外,因与中贵人不合,被降为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知府。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唐恪受命浚治始除水患,以功升户部侍郎。靖康元年,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金军南侵,引起朝野震动,唐恪与耿南仲等力主和议,主张放弃三镇求和,反对并排挤朝中主战派。钦宗逐吴敏、徐处仁等出朝,任命唐恪为宰相。金兵入汴,攻至,各路勤王军集结前来参战,主和议,割三镇,而恪下令不得妄动,于是勤王军不战而散,为御史所劾,罢相。后金军提出划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区全部归金。唐恪怂恿钦宗致函金兵统帅,表示完全遵从,引起全国军民愤怒,在随从钦宗巡城时遭到军民的唾弃和怒打,被迫辞职。徽、钦二帝北掳后,金军立张邦昌为皇帝,唐恪予以支持,但在推戴状上签名后就服毒自尽。”

小册子评论道:“毁容参半!”

赵朴道:“聪明人是悲剧的!”

“欧阳珣,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泉州**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北宋徽宗崇宁五年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不久河南开封城外围失守,京城很快就被金兵攻陷,欧阳珣与钦宗被俘押送到燕京。”

小册子评论道:可悲

赵朴也叹气道:“可怜的老人家!”

这些都是钦宗时代的宰相,大牛,是昨日黄花。主张议和的,成为奸臣;而主张抗金的,则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