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似水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86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一)(2 / 3)

作品:《重生之似水流年

“真的要做?”

众人沉默了半晌,突然北广新闻学的一个教授问向庞清方。

“庞主任,齐磊说南联盟那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他有参与?他参与什么了?”

这话让庞清方陷入了沉思。

良久,突然一拍大腿,“做了!”

抬头看众人,“那件事,我确实知道一些,但是不能说,机密!”

“我倒要看看,这小子到底能给咱们一个什么结果!”

做为搞国际关系研究的,庞清方确实知道很多。

去年在那件事发生之前,上面就组织了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过讨论。

预设的场景,几乎和后面发生的一模一样,并且提前制定了后面施行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当时组里的几个老家伙,包括庞清方还好奇,怎么突然就冒出炸使馆这么一个荒谬的想法来了。

而上面的回复是:来自一位战略高手的预演。

当时庞清方就很好奇,一位?不是哪个相关的调研组,更不是哪个部门的集体智慧,是一位!?

那这一位...简直就是神了!

“做了!就当是开个先河了!”

国内还没有过这么大型的社会模型实验,就当是填补空白、积累经验也不亏。

一大早,几个人就又来到了二中。

此时,齐磊还在班里疯狂做题呢!

当得知同意做这个实验,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廖凡义,“我们商量过了,这个主意是你出来的,那就咱们一起试一试?”

齐磊,登时笑了,“光咱们可不够。”

“哦?”廖凡义不解,“你还需要什么?我去上面申请。”

齐磊沉吟了一下,“我需要一个即时的统计团队,今天可是实时处理5000乘以3乘以5的反馈信息量。”

廖凡义心算了一下,惊了,“一天就是七万五?”

没想到齐磊摇头,“不一定够,按十万算吧!”

庞清方瞪着眼,“那得多少人!?”

齐磊,“两百人的统计团队差不多了。”

“......”

“......”

“......”

然而,齐磊还没说完呢,“我还要一个经济学家,绝对权威那种。”

“......”

“......”

“一个法学团队!也必须是权威,随时提供法律咨询的。”

“......”

“......”

“......”

“一个熟知中外历史的史学家团队。”

“......”

“......”

大伙儿有点麻木,你还要啥?用不用把高官、部长啥的给你叫过差遣?

廖凡义实话实说,“有点难度。”

他们只是一个新学科的奠基,没有那么权利,也没那么大的面子。

“这些我们只能试着和上面商量,能不能要得来,说不准。”

结果,“算了!”齐磊来了句,“这事儿你们别管了,我想办法。”

“?????”

你想什么办法?

殊不知,齐磊转头就去找电话了。

第一个打给林晚箫,“林叔,来啊?”

林晚箫想骂娘,“滚!”

齐磊,“说正经的呢!你来呗?带着你的团队过来。”

我...我还带着团队过去?

林晚箫怎么那么想掐死他呢?

强忍怒气,“好啊!那去之前,咱们能把律师费先结一下吗?”

齐磊,“我当多大点事儿呢!你来了,我就给你结!”

“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这回可是好事儿哈!露脸的机会,你看着办。”

说完,齐磊就把电话挂了,弄的林晚箫又有点上头。

什么事啊?你特么倒是说清楚啊!?

琢磨了办天,我应不应该再信他一次呢?

而齐磊挂了和林晚箫的通话,便打给了老秦,“老北啊,他们同意了,你带人过来吧!”

对面的老秦一皱眉头,“真同意了?”

“真的!”

“那好吧,明天到!”

这事儿,齐磊之前就和老秦沟通过的,只是老秦不确定。

第一,有没有做的必要。

第二,有没有社会危害。

不能齐磊说什么就是什么,他确实有本事,可同时也是熊孩子。

所以,老秦在等,等廖凡义、庞清方这些专业人士最后拍板。

这也是齐磊昨晚为什么低声下气的原因,这几个“老家伙”不点头,老秦是真不听他的啊!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个实验代表着什么。更不会想到,这个被世后命名为“洞察模型”的实验,到底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

而齐磊...也借着这次实验,第一高效率的向2000年传递着信息。

“对了!”挂电话之前,齐磊又对老秦道,“法律团队你不用带了,我自己找了一个。”

老秦一听,登时无语,笑骂道:“小子,你真是贼不走空哈!哪回都得给自己捞点好处!”

“这次实验要是成了,你就是一个国家级研究单位的奠基人,还不满足?还给你那一小撮人捞资本?”

齐磊一听,“诶诶诶!?咱可把话说清楚,这个奠基人是你硬塞给我的!”

“我的本意是,在廖凡义下面挂个学生身份,可没要露这个脸。”

这回老秦笑了,“都一样,都一样。”

确实是硬塞给他的。

主要是,他知道齐磊似乎有留学的意向,怕他跑了,得找根绳子拴上。

放下电话,齐磊去找廖凡义,“搞定了,明天就位。”

“我.....”

这回廖凡义都不淡定了,这小子到底什么背景?能量不小啊!说搞定就搞定了?

与庞清主、张路臣对视一眼,皆是苦笑。

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意识到,他们已经不是在验证一个学科的可行性了,而是在见证一个大学科的诞生。

而未来几十年,国内在网络媒体科学方面的领先地位,还有研究方向,全部都在接下来的实验之中!

......

——————

老秦是四月四号到的尚北。

带来了两百人的统计团队,以及经济学、史学的专家。

为了这个事儿,二中新校舍的建筑工作都推迟了。

本来,四月初,工程队就要进场开始拆除西、南两栋旧校舍的,现在临时被征用成了实验组的办公点儿。

不得不说,老秦已经习惯了,至今为止,齐磊还没让他失望过。

所以,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个社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可是,老秦的直觉告诉他,值得期待!

......

林晚箫是五号早晨到的尚北,四号半夜在哈市下的飞机,没停,直接由三石公司的车送回尚北了。

而且,是自己来的,使了一回鸡贼。

齐磊让他带着团来,林晚箫没带,不想让齐磊又白支配一回。

来的路上,还在埋怨,我在哈市住一晚上怎么了?火急火燎的,咋的?你要打破产官司啊?

可是,到了尚北,就傻眼了。

你想啊,到二中西校舍一看,统计团队、后勤保障,还有各个专家团队,三四百号人啊!

尤其是核心人员,最次的是系主任那个级别的,博导儿都一堆一堆的。

而除了这些做学问的,老秦那帮人还都是国字头,林晚箫能不懵吗?

搞清楚状况之后,和齐磊直瞪眼,“你怎么不早说?”

齐磊嘿嘿嘿的笑,“早说就没意思了嘛!”

把林晚箫气的,马上往深圳打电话,“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明天中午之前就位。”

期间,齐磊还提醒他,“叫几个可靠的。”

......

因为老秦那边早有准备,所以人员一就位,就可以开始了工作了。

实验也从4月6日正式开始,进入第一阶段。

内容很简单:

尚北二中就是实验场,除去高三备考之外,高一41个班,高二除1班、2班、14、16、17,五个之班之外的31个班。

一共72个班,统一动员。

从4月7日开始,学校采取课时封闭制,也就是早自习开始锁门,一直到晚自习结束,每个学生每天可以领取10元的代币劵。

早中晚三餐,以及一些商品,只能用代币劵在学校购买。

实验期间,学生不可以使用rmb做为伙食费和相关商品的消费。

学校的小买部、周边的私人食堂、饭店,全部关闭。

好吧,不关也不行,所有的餐食都被二中订完了。

5000多学生,还有工作人员的三餐保障工作啊!光这一项,周边的食堂就转翻了。

而用代币券购买的餐食,种类也很多。

【保障餐】...

5毛钱的白米饭一份,没菜,饿不死....

【普通餐】...

元盒饭,正常标准,两荤两素。

好的也有。

【豪华餐】

5元钱一份,相当丰盛。

还有更好的....

【奢侈大餐】

10元一份的,西式汉堡套餐,或者牛排、披萨。

这些东西尚北都没有,全是实验组用专车从哈市运过来。

早餐相对便宜,也是分几个档次。

保障餐、普通餐、豪华餐和奢侈大餐。

最便宜的,三毛钱一个大馒头,贵的也有十元的培根、蛋挞。

商品也有很多,二中内部的小卖部所有商品都可以用代币券购买,而且还添加不少原本没有的。

比如漫画书,名牌文具,珍贵贴纸、海报之类的东西。

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怎么说呢?

每天十元钱的生活费,在这个年代不算太高,但也绝对不低。

就算一日三餐【普通】标准,早餐元,中午晚上都吃两荤两素的盒饭,花费也就元,每天可以剩下元。

实验组对全体学生做了承诺,实验期间,所有得到的商品归个人所有,最后结余的代币券也兑换rmb。

算是参加实验的福利。

....

除此之外,参加实验的72个班,每天的早、中、晚、各有二十分钟的问卷时间。就是正常的填写一些问题的观点、建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

到时候,实验组的工作人员会到各班,给每人发一个信封、一张专用纸。

只要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写在专用纸上,装进信封交上去就行了。

全程不记名。

再由统计出详细分类统计,得出数据。

再有就是,每天三个实验时间段,各班的【两块黑板】是被征用的。

教室【前黑板】,用来抄写实验内容。

【后黑板】,则是挑选全体人员的优秀建议进行复印张贴张贴,不定期轮换。

而挑选学生观点的权利不在工作人员,而是...之后另说。

大体上就这么简单,完全没有任何难度,且基本不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

对于学生来说,既有钱拿,又有免费的饭吃,还挺好玩儿,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这个年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主意都没那么多,都很听话。

老师也是三令五申,必须遵守实验规则,大家也是认可的。

到了七号一大早,真的就每人发了10块钱的代币,而且真的买来了早餐。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随大流儿,高、高二五千多人,几乎全都是元的正常早餐,包子、豆腐脑儿、油条、豆浆,吃的可美了。

大伙儿也不傻,基本的伙食都定在元每天。攒下一点,到最后的时候到小卖部找点东西,或者吃一顿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