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护身符(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刘知易边洗边道:“娘。我大哥没回来?”

刘知难在信中说,明年会回来参加武举,举人乡试是在春天。信里没说什么时候回家,如果是刘知易,肯定赶在过年前回来。

母亲道:“哼。你大哥那个没良心的,跟你爹一样,一走就不知道回来。”

原来没回来,木讷的大哥也许想不到这些,爹又怎么了?

问道:“对了,你不说我都忘了。我爹呢?”

母亲终于笑了:“臭小子,现在才想起来问你爹。”

虽在骂人,口气却很高兴。在竞争儿子的亲情中,父母是竞争对手。母亲愿意看到儿子明显的倾向自己。偏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说起丈夫,母亲叹道:“你爹啊,整天净忙着马的事儿,都快跟马去过了。跟他说了,你今天肯定回来,昨晚还要喝酒,这会还没起呢。”

“喝酒?跟谁?”

作为亭长,应酬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都要结交。

“还能跟谁,驾部郎中!”

驾部郎中?兵部!

原来我爹找到的靠山是兵部啊,合情合理,他当过兵,去了一趟边郡,回头做起马匹生意。背靠兵部的话,这一路上确实通行无阻,因为兵部管理驿站,从京城到边郡,数以百计的驿站,是马匹往来最好的掩护。倒也不怕查,敢做马匹买卖,就不怕被人知道。

以前马匹买卖这些事情,基本上都被户部垄断,户部设置了许多榷场,跟戎狄南蛮部落之间的交易,都要在榷场中进行,龙爪山的马市就是这种榷场之一。现在兵部插了一脚,不知道户部会如何反击。

不过不用担心,这件事既然兵部敢做,就不怕户部咬一口,因为户部实在不干净。兴建无数榷场,垄断边市贸易,朝廷却收不到多少钱,他们美其名曰开市只为和戎,不为牟利。但是制衡戎狄这种事,兵部岂不是更适合去做。

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户部和兵部大佬背后角力,最后要推出刘大刀这样的底层背锅,那也死的明白,不像徐谦案那样,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身在官场,危机始终存在。总不能整日战战兢兢,或者因噎废食不敢上进。其实刘大刀这样,遭遇危机之后,马上主动出击,主动找上强大靠山的做法,作为儿子的刘知易是十分赞成的。

不想在大佬倾轧中死的跟狗一样,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努力变成大佬,另一种是找个大佬做靠山。

刘知易何尝不是这样,考太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不过以前是计划先通过太学了解清楚官场状况,再考虑是不是通过法家入仕做官。现在有了一点意外,通过给岭南郡王治病,跟王府产生了因果。虽然双方都没明说,至少在人们记忆消失之前,岭南王不敢不管刘知易,在这期间,刘知易牢牢抱上了岭南王的大粗腿。

但刘知易一直也没放松自己的修炼。每天依然是法家、医家双休,坚持锤炼武道。只是武道进展大大落后于有系统灌顶的法家和医家,最近将修炼重心转向了武道修行。刘知易隐隐触摸到了那道门槛,无论他如何催动血气,不管是使用医家真气,还是用武道手段,都无法冲破某个玄关,血气流转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继续增强。

吃过午饭,父亲还没醒来。

刘知易跑到院中练了一趟拳脚,大汗淋漓,极度疲惫。身体到了极限,或许受到了心脏血管等组织的状态影响,他的血压不可能无限制增高,血管也不可能无限制承受血压。所以每到触及那个玄关之际,他就感觉心脏剧痛,大脑发昏,血气流转自动放缓。之后身体产生深深的疲惫。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中打坐,法家、医家交替运转几个周天之后,尤其是医家真气让身体又恢复了活力,疲乏一扫而空。

又练了两趟刀,父亲才起床,看到院子里正在练刀的儿子,没有打扰,静静看完。

“哈哈哈哈。臭小子,功夫见长啊!看来去了太学没有偷懒!”

偷懒,当然没有,不过也没有太多时间锻炼,每日坚持日常而已。

“哼。我儿子怎么会偷懒。再说,去太学怎么就是偷懒,你这想法怎么产生的?”

母亲随后出屋,帮儿子怼老爹。

刘知易叹道:“可惜最近遇到了瓶颈。”

刘大刀道:“不错。快赶上你大哥了。”

跟母亲偏爱次子不同,父亲始终觉得大哥是块练武的好料。

“爹。听说大哥要回来考武举,有几成把握?”

刘知易问道。

刘大刀笑道:“你大哥你还不了解,他要回来考试,就是十拿九稳。”

刘知易点点头,他也如此觉得,大哥为人木讷,但这种人天生心无旁骛,确实很容易集中精神琢磨武道。他要考武举,那么硬实力一定已经是举人境界。

“好了。好了,你爹起来了,你们父子该吃饭了。”

学生的假期就是这样,吃了睡,睡了吃,或者吃了玩,玩了吃,核心只有一个吃字。

“好。二郎,跟爹好好喝两杯,说说你在太学都学了什么本事。”

母亲顿时不悦:“喝喝,喝死算了。”

一边骂着,一边跑去张罗,等两父子坐到饭桌上的时候,一坛酒已经打开。

一家人吃着饭,刘知易简单将在太学里事情说了一遍,把一家人听得目瞪口呆。

“二郎,你不是在吹牛吧?”

“对,你不是喝多了吧?”

父母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才一个月没见的儿子,在太学里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所以一定是吹牛,大本事没学会,竟学会了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