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节 面见呼者(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篮媞儿欢快的应了一声,马上回屋穿鞋去了,她刚才跑出来,一直赤着一双粉嫩的小脚。

穿了鞋子,披上了一件斗篷,带着刘知易出门。

许多福一脸不悦,实在不想离开温暖的室内,胡商这里生着火炉,地上铺着地毯,所以篮媞儿才敢不穿鞋。

看到篮媞儿和许多福已经出门,在叹息一声:“等等我,我也没去过大寺。正好同去!”

摩尼坊方方正正,这是大夏国的建筑格式,虽然房屋是西域样式,可道路规划却跟大夏国一样,因为这坊市本身就是在前朝的基础上重建的。街巷笔直,垂直相交,错落如棋盘。大多数房屋都是低矮的单层,越靠近中央,建筑越高大,甚至出现了几座数层高的豪宅。

走过一片豪宅区,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一个大广场出现在眼前。广场尽头,则是一座高大的殿堂。足足有数十米高,外墙用花岗岩巨石砌筑。殿前还有一排大理石柱子,柱子上面,顶着燃烧着火焰的火盆。

这大殿正是大光明寺,殿前的十二根大理石巨柱,代表的是明尊十二门徒,宝光王就是其中之一。顶端的火盆,代表的是十二门徒的一只眼睛,火焰代表的是十二门徒的目光,他们的经文上说,十二光王的一只眼睛始终看向人间。

穿过广场,约过石柱,沿着一条白色石阶拾级而上,爬了十米的样子,才来到大殿门前。

大门极大,长宽都有十米,两扇门敞开着,露出一个二十米长的出入口。无数信徒从这里进进出出。

在信众之间,还有一群穿着酱红色僧袍的胡僧,在殿前高台上站了一排。他们站的笔挺,手里拎着棍棒。眼睛炯炯有神,十分警惕,看到可疑人物,马上上去盘问。

不等一个走过来的僧人盘问,篮媞儿率先走上去跟僧众说气话来,解释了一番之后,挥手示意可以过来。

“篮媞儿。你跟那僧人说了什么?”

“我说你们是光明的朋友,想到寺里捐善款。”

刘知易没多问,跟着进了大门。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宫殿,感觉能容纳一万人,长宽各有百丈的样子,每十丈有一根立柱,高高的立柱撑起了穹顶,头顶是一个个十字交叉的拱券。最顶端,有一个彩绘窗户,上面绘画着一些摩尼教神灵。

“太阳从哪里照下来,大殿里就会神女降临,给信众赐福!”

篮媞儿兴奋的解释着。可惜现在已经是午后,太阳渐渐偏西,无法落照在彩窗上。

刘知易左右看了看,所过之处,每根立柱都是浮雕,一直从底部刻到二三十丈高的顶端。

这份精致,也只有宗教有这个耐心了。刘知易暗暗对比,就是巴黎圣母院也没有这么奢侈。

传说这作大寺,在戎朝开国之初开始动工,一直修建了九十九才完工,完工这一年,戎朝灭亡。也就是说这座寺庙经历了整个王朝兴衰,夏京人传言说,这寺庙就代表了戎朝的国运。当初的大夏祖先全力支持修建这座寺庙,目的就是为了窃取戎朝国运,果然寺庙修成,戎朝灭亡,国运转移给了大夏,夏人做了天下。

这完全是牵强附会,刘知易来之前可是查过史料的,做足了功夫,那些相关史籍现在还装在随身包裹中,随时可以拿出来查看。在正史、野史中,大光明寺都不是戎朝第一大寺庙,最大的寺庙在戎京,戎人来自西域群山之中,受不了中原的炎热,所以他们定都在夏原以北,黄龙山和阴山之间的一处八百里长的山谷之中。

戎人京城建在山谷之中,无数戎人部落就在周围群山之间放牧,一个部族盘踞一个山谷。许多无名山谷,后来因他们得名。

戎朝灭亡只会,戎京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至今那里还是一片废墟。户部曾经想在那里修建牧场,最后以失败收场,因为他们养出来的马,全都疲弱不堪使用,借口说戎人盘踞此地百年,将地力耗尽了,所以土地贫瘠,连草都不长。

真相如何,没人去查证,不了了之。刘知易去过黄龙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森林。哪里显然并不荒凉,否则戎人不可能把都城建在群山之中。

“呼者不在这里吗?”

刘知易走着走着,觉得不对劲了,因为篮媞儿一直带着他在边缘走着,不往大殿深处走。

“当然了。呼者大人住在荣耀殿!”

刘知易点点头,知道大光明寺有三座大殿,光明殿居中,荣耀殿在右,智慧殿在左,大夏国以右为上。

眼前这座大殿应该就是光明殿,是主殿,是信徒们集体祈祷时候用的。呼者的偏殿应该就在旁边,果然很快走到尽头,看到一个侧门。有洞无门,是一个拱门。

走过拱门,是一个长廊,长廊尽头,是一扇红漆大门,有两个僧人守着。看着僧人身上虬结的肌肉就知道,是武道高手。

篮媞儿跟僧人说了起来,刘知易听不懂,僧人一直摇头,说道最后,很勉强的点了下头,但还是没让众人进去,而是自己推开门进去了,留下另一个僧人继续守门。过了片刻,那个僧人出来了,跟篮媞儿说了几句。

篮媞儿回头道:“二位。呼者大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