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节 终于开拔了(2 / 4)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刘知易道。

郡主闷哼一声,鬓角微红,转移话题:“叫你来,是跟你商量一下行程。”

说着在桌面上摊开一张地图,是一张大夏皇舆全图,铺满了整张桌面。

“我们要顺流而下万里。然后进入楚河,逆流南下三千里,沿着太平沟翻过五岭。”

郡主的纤纤玉指沿着夏江,划过中原八郡,从妊郡以东的楚郡大河,楚河河口往南划去。最后停留在五岭上。

刘知易看着这张地图,夏郡以南是青龙岭,高俊的青龙岭西南到五岭之间,是连绵的巴山,直线距离并不长,不超过三千里。但是大军开拔,却要先往东万里,在往南折返三千里,等于绕了一个大圈,绕过了巴山。

郡主见刘知易的眼神看着连绵的巴山,叹道:“你想什么?不用想了,巴山难渡。山虽不高,沟壑纵横。真走陆路,曲折迂回,也不下万里!”

刘知易熟读典籍,当然知道这些情况。巴山南北三千里,东西绵长四千里,这一片广袤的地区,却只设了一个巴山郡,人口不足千万,就是因为山路难通。只有一些商人,不为艰险,用驴子拖着货物,进出一条条羊肠小道。倒是也能通岭南,可是迂回这些小道,还不如直接走水路呢。

不过刘知易想的是基建问题,如果能打通一条高铁,夏郡跟岭南之间,其实很近,会大大加快发开这块热土的步伐。

而且他还有一个疑问:“为何不从中原南下。”

中原八郡,都是以河流为核心的部落聚居形成。往南有四郡,分别是妘、妫、姚、妊四郡,各有一条发源于五岭的长河,如果出了夏郡,直接从就近的妘河南下,至少节省了四千里水路。

郡主冷笑:“你觉得呢?”

中原八郡,是名副其实的诸侯,也许跟政治因素有关。大夏王朝开发岭南,中原八郡未必乐意见到。开国之初,大夏朝廷控制的地盘,无论人口还是税赋,其实都比不上中原八郡。朝廷控制了岭南,等于在中原八郡南方,形成了一个北上的基地。八郡一旦跟朝廷冲突,会腹背受敌。

但那是以前,如今大夏王朝,经历太祖、文武皇帝励精图治,虽然有桓帝荒废政事,可根基深厚,还处在盛世。南方的岭南,北方的边郡,早就对中原八郡形成了夹击之势,此时为何还要绕过八郡,从朝廷控制的楚郡南下呢?

郡主叹道:“南四郡背靠五岭,自然都有直通岭南的密道。但朝廷对八郡难以掌控,这些密道也向来不为朝廷所用。另外,那些密道都是旱路!”

刘知易道:“大军通行,确实离不开水。太平沟功在千秋啊!”

一条太平沟,往北,连接北流入夏江的楚河,往南,连接南流入金川江的苦水。相当于沟通来夏江和金川两条大河流域。

“你倒是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