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节 三会嬴悝(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郡主表态。

刘知易有些惋惜,这女人性格中有许多不讨喜的地方,但能力还是很强的。

刘知易道:“嬴悝托我办一家银行,不知郡主有没有兴趣?”

郡主也问:“何为银行?”

又将对嬴悝的解释拿出来说了一遍:“银行者。存贷汇兑银钱行当也……”

郡主皱眉:“不就是钱米店、钱布行,或飞钱、会票,这也值得一做?至于放贷,取不义之利,京中豪门多暗中施为,我岭南王府却从不取这不义之财。”

银行业的雏形,大夏国也有,都很原始,兑换铜钱银锭的业务许多其他铺子也做,多是一些日用品店,面对的顾客比较固定,比如米店、布行,会为顾客兑换零钱,有的甚至不取利,纯粹是维护老客户,因此叫做钱米店、钱布行。做汇兑业务的也有,以公益为主,多是各地商帮以商会会馆为枢纽,将外地盈利汇回家乡,或者一些大商人帮同乡做这些事,从此地存入,到异地取出,钱好像飞过去一样,所以叫飞钱;汇兑以票据为凭证,一张票分开两联,各自到达,对上才能提款,票据相会,也叫会票。

这些都是雏形,而且也不是银行主业,银行主业还是存放贷,收取利息差。也有雏形,那就是高利贷,遍及乡村城市,都是私人经营,而且依托熟人社会,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地主房贷给佃户,富人房贷给穷人等等。这行业往往跟血腥的盘剥,凶狠的压榨联系在一起,京城里一些豪门其实暗中也做,让家奴出面放贷给一些商人,可都不敢明着做,因为放贷名声不好。或许是高利贷行当的血腥,让拿无中生有的利息,被视作不义之财。

刘知易叹道:“不一样,是将这些业务汇总在一处。也不会放高利贷,会将利息压低到两成以下。帮银钱紧缺之人,临时周转,繁荣行市。”

郡主一听,点头道:“这么说是义贷了?”

利息在三成以下都称之为义贷,有时候在遇到市场危机的时候,朝廷会出面救急一下,不过每次这种商业操作,都让朝中文官弄得乌烟瘴气,搞得朝廷每每承担损失,血亏一笔。往往在钱荒、银荒这种自然发生的经济危机时,能让市场缓一口气。也有一些发善心的富户,会在灾荒之年,用较低的利息借贷。所以低利贷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称之为义贷。

刘知易道:“谈不上义贷,这是一门生意,不是做善事。”

郡主一点兴趣都没有,岭南王家族富甲天下,确实看不上已经存在的这些金融业雏形,银行的巨大作用,郡主又想象不来。

所以刘知易继续解释:“郡主可不要小看银行。一旦做成,官府之间的银钱往来,诸侯、边镇的财政运转,都离不开银行。在下敢说,将来谁控制了银行,就控制了天下!”

郡主匪夷所思道:“就凭你这句话,杀头都够了。不过没人信,会把你当傻子。”

她竟然还打趣起来,没想到自己一通银行业的宏伟言论,竟成了笑话。或许在她看来就是,刘知易的言行,跟坊市里那些放高利贷的恶霸,吹牛时候的模样很像。

刘知易哼道:“郡主将来可不要后悔。反正你也不管岭南政事,做银行,或许能让你继续参与政务。”

这句话又刺激到了金川郡主,她愠怒道:“我不管岭南事务,就参与不了天下大势?你回去就入宫,给太后做女官去!”

好吧,他跟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是闺蜜,想做,真做的了。

刘知易觉得金川郡主的心情还是受到了影响,不能理性交谈,结束了对她的游说。

不过他要办一家银行,还真的需要拉上权贵做后盾。光靠赢郡一家的力量,很难把这家银行做成。毕竟赢郡是出了名的穷,信用很低。而且做银钱买卖,行业特殊,没有权贵支持,许多麻烦很难摆脱。

岭南王是很好的合作对象,可惜人家对这行业不感兴趣。

刘知易又想起一件跟自己和金川郡主都有关系的事情。

“我向嬴悝打听了一下柳氏剑门,听到了一些消息。”

郡主来了兴趣:“什么消息?”

刘知易叹道:“剑门被灭了。柳邑大乱,柳氏一族几乎灭门。”

郡主神情暗淡,柳氏是名门望族,传承悠久,出过许多有名的剑客。没想到竟然覆灭在赢郡的乱象中。

刘知易也很感慨,他能想象,无数活不下去的农民,拿起武器的时候,就算柳氏剑客剑法超群,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中,也只能无助的舞剑,然后被潮水淹没。

赢郡发生的事情,绝不仅仅是赢郡独有的问题,天下承平日久,积弊越来越深,许多地方都遇到了各种危机。赢郡人多地少的困境,在中原地区是普遍问题,只不过赢郡比较凸显,第一个暴雷了而已。

迟迟早早,其他郡也要面对农业经济濒临崩溃的处境,然后天下大乱,改朝换代,开始新一轮循环。

赢郡这场席卷整个封地的大乱,覆灭的绝不止一个柳氏,像柳氏一样的许多士大夫家族,灭亡的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