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谣言(3 / 3)

作品:《织明

这时,另一个姓杜的幕僚出言道:“宣镇尚有郭参将,是否可由其暂统杨总兵所留军马?”

内宅偏厅中一阵沉默,可见这个提议,众人皆不感兴趣,大家很有默契的低头品茶,各怀心思的静坐。

“咳咳……”

片刻后,谢四新轻咳几声,又缓缓说道:“依我看来,不若将宣镇兵马,分别补充给其他几位大将,以弥补今日出战的伤亡。

如此,既能避免宣镇兵马无主将节制,又可是各大将快速回复战力,可谓一举两得。”

洪承畴儒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隐秘的笑意,却依然没有说什么,他缓缓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外面的落日余晖,不发一语。

李嵩望了望谢四新,又看了眼杜赞画,才开口道:“今日,惟山西李总兵、东协曹总兵、宁远吴总兵三人损伤最重,不若就将杨总兵所部宣镇残兵,补充给他们三人军中,如何?”

他这话看是问询,可实际上就是试探,试探着偏厅内这些人的想法,看看能否达成一致,而这种想法,其实在大多时候都是老大的想法。

这里的老大是谁?

毫无疑问,蓟辽总督洪承畴才是这些人的老大,现在大家都是在不断的揣摩、试探着他的意思。

追随日久,对于洪承畴的性格早已熟知,在形成定议之前,这些亲信的幕僚们可以随意发言,因为他们不受拘束的话语才能给洪承畴以启发。

但自打入援锦州以来,洪承畴的性格似乎也有所改变,虽表面一如既往的儒雅,但暗里确是越发阴鸷,只不过这些变化只有身边的近人才知晓。

正因如此,他们才不断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洪承畴内心的想法,每一个人在说完话之后,都将目光投向洪承畴,以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实质上则是在寻求洪承畴的首肯。

洪承畴放下茶杯,目光集中在了李嵩身上,说道:“郭英贤虽建功颇著,但确非一军主将之选。而今宣镇杨总兵为国捐躯,但尚有副总兵张诚在,安可分兵以补别镇之缺?”

众人闻言一阵沉默,片刻后,谢四新才说道:“督臣,张诚麾下宣北兵马已近两万,如将杨总兵麾下兵马也归入,其统兵过众,恐生倨傲之心,阵前不宜调度啊!”

余者几人连连称“是”,洪承畴也不由深思起来。

那位杜赞画更开口说道:“何况,山西李总兵所部兵马损失严重,确是继续补充,否则恐不堪再战。”

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相劝,其意无非是将杨国柱宣镇旧部分别补充给李辅明、吴三桂、曹变蛟,最多再加上分给张诚一部,确无人支持全部由张诚代为统管杨国柱旧部。

他们无非是担心张诚一人统兵过重,反生倨傲之心,如此,阵前难以调度,恐对辽东战局不利。

洪承畴闭目沉思,良久后,仍不能决,便对众人说道:“我有些乏累,此事明日再议吧。”

…………

当晚,松山城内外便开始盛传,总督府有人欲趁杨国柱阵亡之际,分宣镇兵马以补充各营战损。

一时间,宣镇将士皆愤愤不平,各营将佐虽奋力弹压,但各将心中也是对此颇有微词,都不愿被分给别的大将统领,甚至有人提出要逃回宣镇。

在总督行辕对面灵堂里,为杨国柱守灵的张诚对此也有耳闻,他一方面严令麾下诸将,管制还各自的麾下诸营兵马,禁止谣言在军中传开。

另一方面则专心为杨国柱守灵,暗中观察郭英贤的态度,他知道这位杨国柱亲将,乃是宣镇老将,在镇标营中的地位举重若轻,仅次于总兵杨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