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七章 铁头大康!先稳一稳(2 / 4)

作品:《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你说说,这样的情况下,有几个人忍得住?

中原王朝从来就不是那群酸儒声称的“以德服人”、“用仁爱感化人”。

我中华的先祖,从黄土高原走下来,千年下来,为子孙后代积攒下了这么广阔的领土,靠的可不是这些。

只不过我们被各处的地势给阻碍住了,才没有继续扩张。

你仔细去看一看地图,我们真的是征服了已知的、适宜人生存的地盘,才停止扩张的。

所以现在大康强大了起来,想要报仇雪恨,那是理所当然。

柳铭淇都觉得理所当然。

汉武帝曾经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事实上,汉武帝就是这么做的,曾经凶悍盖过天下的匈奴,就在他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再也没成为我们中华的威胁。

从这一点来说,汉武帝居功甚伟,后世给他一个不算好的“武”的谥号,实在是有些太小人了。

在有仇必报这方面,柳铭淇是汉武帝的粉丝,不过他也深深了解汉武帝的惨痛教训。

汉武帝绝对是始皇帝的粉丝。

嗯,不用猜测,实际上老刘家全是始皇帝的粉丝。

始皇帝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是不惜民力,做了太多的事情?

对啊!

但是这也有原因的。

始皇帝雄才伟略,深知以后的皇帝可能不会像自己这样,所以他一个人就想把所有的事情给干完了。

因此才做了那么多事情。

后人们看起来都会觉得他很赶,很急。

倘若始皇帝不要那么急,把想要做的事情分成三代来完成,那么大秦的国运再延续二百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汉朝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就是看到了始皇帝的教训,最后靠着三代的努力积累,靠着前面两位英武的皇帝咬牙含泪当孙子,不断的蓄积民力,最后才由汉武帝一举功成,雪我汉人百年之耻。

可是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得了一个“武”的谥号呢?

原因就在于他不惜民力,不但把爷爷、父亲几十年的积累全部花得一干二净不说,还大大的压榨了大汉的潜力,为了凑军费,一系列常凯申都不敢想的魔幻操作都弄出来了。

所以汉朝的最鼎盛时期是他汉武帝缔造的。

但汉朝的由盛到衰的缘由,也是他汉武帝种下的。

另一位雄主李二曾经讲过,“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柳铭淇想要避免大康走上汉武帝的老路,就一定要阻止朝廷的人这么急切的想要灭掉周边敌人。

一定要好好的休养生息,先把自己的日子过顺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