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四十五章 一声长叹(2 / 3)

作品:《三国之谋伐

    河东郡,董卓握着手里大将军何进命令他去洛阳外驻兵的诏令,拔出长刀,向着洛阳方向一指,对身后武装到牙齿的五千西凉铁骑大喝道:“进军!”

    轘辕关,左军校尉冯芳听了宦官信使来报,大惊失色,迟疑片刻,对身边的人低声道:“召两千人马,随我回洛阳。”

    孟津关,右军校尉夏牟得了宦官信使的报信,不动声色地驱走了宦官使者,过了片刻,才对左右道:“我等驻守孟津,不能轻动,便屯兵于此,以观局势。”

    伊阙关,南军下军校尉曹操看着曹家给他的书信,犹豫不决。

    曹嵩的意思是让他静观其变,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曹操却知道,大概率何进势力会胜利,毕竟天子一死,兵权必然会掌握在何进手里,凭借宫里那几个宦官,成不了什么气候。

    所以他倒是想立即率兵回洛阳帮何进,以攫取拥护之功,以保证靠宦官起势的曹家不会衰落。

    只是曹操思索片刻,还是没有行动。

    他毕竟是靠宦官起家之人,如果这个时候反戈一击,对宦官集团出手,即便最后取得了胜利,天下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会太高,说不好就有人说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恩将仇报。

    因此他必须要考虑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曹操决定按兵不动,观望一下形势。

    除了南军五校尉,董卓,以及豫州叛军的动向以外,兖州刺史桥瑁,并州刺史丁原也都得到了消息,火速在往洛阳赶。

    一时间,洛阳周边风起云涌,各方势力波谲云诡,天下兵马,四方豪杰,都有齐聚洛阳之势。

    野王县,洛阳到野王直线距离,达200多里,而古代行军不便,即便快马飞奔,当消息传到野王县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中午。

    这个时候,刘备等人正在县衙议事。

    天子任命刘备为司隶校尉的诏书早在前日就已经抵达了野王县,作为司隶校尉,刘备不仅能管辖司隶七郡国一切大小事务,还拥有更大的自主兵权。

    所以刘备正在考虑继续扩军,然后东进攻打冀州叛军的事情。

    审配等人虽败,却没有伤筋动骨,两次战役,也仅仅损失两万多人,现在正在山阳县休整,源源不断的辎重继续在往野王县运来,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继续威胁洛阳的东面。

    刘备是想着如果能够正面击溃冀州叛军,他就能够领兵南下,再打败豫州叛军,如此就能解了京师之围,立下旷世奇功。

    然而他的想法却遭到了陈暮的强烈反对,因为这几年他们让苏双和张世平与公孙瓒合作经商,打通南北商道,确实赚了不少钱,身家已经有数亿。

    可之前刘备招募一万士兵,每日花销都是自己在掏,就已经花了一半,再继续扩军的话,家底要全没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在跟冀州豫州几十上百家门阀豪强对抗,那些豪强哪家不是身家数千万甚至数亿的财富?

    以刘备这点身家,全部砸进去也没法跟他们斗。

    因此陈暮坚决反对。

    然而刘备是个你的话有道理我就听,但要是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他就会坚持己见的人。

    而在这件事情上,价值观不在于花不花钱的问题,而是忠君爱国的问题。

    天子对自己器重,让自己担任司隶校尉,委以重任,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平定叛乱,击败叛军。

    作为一个有忠义思想的人,当然要死命报效天子之恩。

    现在别说让刘备倾家荡产,就算是让他去拼命,他也会去做。

    所以陈暮根本劝不动,刘备在这件事上十分固执。

    “四弟,你不用劝了,我意已决。”

    县衙当中,刘备面向众人,缓缓说道:“天子迁我为司隶校尉,待我深厚,我只能以死报效,纵是倾尽家产,亦又如何?”

    “好吧。”

    见刘备如此固执,陈暮也只能作罢,叹气道:“既然大哥坚持,那就派人去洛阳去征兵,如今河南刀兵又起,人口大多聚集于洛阳周边,正是征兵的好时机。”

    刘备便对牵招道:“子经,我任命你为都官从事,去洛阳募兵之事,就交予你去做。”

    都官从事是司隶校尉属官,六百石。

    牵招虽然跟刘备关系好,但前几日还只是个军司马的临时职务,现在一跃成为都官从事,是个极大的升迁,堪比当初卢植任命刘备为北军中郎。

    “唯!”

    牵招大喜,领命正要出去。

    却在此时,门外飞速奔来一个士兵,进来单膝跪下道:“校尉,县衙外有来自洛阳的信使。”

    “让他进来”

    刘备环顾左右纳闷道:“不知是何事。”

    来自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