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间(2 / 4)

作品:《三国之谋伐

    万事万物,都讲究方法,不能什么东西全靠莽,必须要有头脑,要用最好的办法战胜敌人。

    十二月下旬,凌厉的北风吹拂,当黎明还未破晓,天空微微发白的时候,无数穿着红色棉衣,外面套着小札甲的汉朝军服士兵缓缓地沿着古老的黄河故道蜿蜒而行,往南而去。

    五鹿墟,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的一座小城。上千年演变,到了汉朝早已经成了一堆废墟,如赵武灵王的丛台一般,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遍地枯草在风中摇曳。

    不过此地虽然早已经破败,却是东西南北的一处咽喉之地。它位于元城东北,刚好处于大河故渎东岸,是张郃军南下入元城的必经之路。

    太史慈抵达五鹿之后,就立即开始构筑营寨,以张郃进入元城还有两日路程算,抵达五鹿,则还有一日的路程。

    这意味着太史慈必须一天之内,就得建造出一些防御工事来拦在张郃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

    “垒土铸墙,制造墙寨!”

    太史慈一声令下,军中所有的辅兵和工匠们就开始行动起来。

    所有的士兵都井然有序地展开工作,一列列帐篷迅速搭建,一排排土墙寨拔地而起,依靠着五鹿废墟曾经还残存的一些墙壁,筑造起大量土墙。

    土墙和木栅栏在军事构造中十分重要,曹操西征马超时,一夜铸造冰城,实际上就是利用沙土浇上水一晚上冻出大量的墙寨而已。

    不过曹操那是在黄土高原附近,土地结构比较松软,沙土较多,而冀州属于中原腹地,黏土很多,自然不需要这么麻烦。

    从早上日出时分,到傍晚黄昏末刻,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在大河故渎东岸,密密麻麻竖起了数十座大小不一的矮墙土寨,在墙寨后面则以品字结构坐落了三座营盘。

    这是太史慈根据陈暮画的营盘布置图来构造的,在营盘内部还星罗棋布了十多个小营寨,总计约一万两千的军队,以各校尉、军司马为首,分散其中。

    虽然很复杂,且容易造成指挥混乱。但如果是在指挥能力较为出众,且比较善于防守的将领手中,比如晚年曹仁,这样的营盘有那么一两万人就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轻易可以抵挡数万大军的冲击。

    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史慈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指挥能力,毕竟太史慈这些年也挺惨的,一直在给陈暮当邮差跑腿,真正上战场的次数屈指可数,没有积累太多的战场经验。

    不过陈暮当然不可能让太史慈现在就独当一面,让张辽去沙亭阻拦元城的来兵,也只是给张辽练练手而已。

    实际上包括后来的五子良将,张辽徐晃,还有太史慈赵云典韦黄忠这些顶尖大将,现在他们的统帅能力都非常的低,领兵经验太少,需要一定时间成长。

    目前整个青州集团,也就只有刘备关羽陈暮有大型军团级的领兵经验。

    而且刘备还是个二把刀,只适合指挥一两万人以下的小规模作战,超过数万人的军团级大战,他就很难指挥得动,属性版里的统帅能力实在太低。

    历史上的徐州大战,夷陵之战就是例子,超过一两万人的大战,他就基本没赢过。

    至于现在能赢,比如讨伐张纯张举,讨伐董卓,皆是十多万级别的军团大战,是因为这些战役并不是他指挥的结果。

    张纯张举叛乱之战,后方统筹是沮授,前线指挥是荀攸。讨伐董卓之战,前期一直是以陈暮为首的谋士团做策划,后期陈暮一走,刘备感情用事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为了转移百姓而放弃攻打长安。

    所以刘备其实并不适合做统帅,过于意气用事,也过于感性不够理性。小规模作战的时候他可以凭借多年战争经验取胜,大规模军团会战,他上去的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而关羽的统帅能力的成长性还是相当高,所以从青州黄巾开始,陈暮就一直在有意培养,现在也只能算是勉勉强强,可以达到镇守洛阳的地步。

    因此太史慈现在只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作为前军先抵达战场上,在张郃的必经之路设下防御工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