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2 / 2)

作品:《三国之谋伐

    刘备大喜道:“计将安出?”

    田丰瞥了眼陈暮,高声道:“明公应该知道,如今冀州用盐,多为我青州所出,河东虽产盐,然冀州离关中千里之遥,且关中内乱不止,袁绍想得盐,极为困难。”

    “若是我们断其盐,则如断其根,冀州必定内乱不止。此时袁绍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为了平息内乱,急切进攻我们。二是去关中买盐,死撑下去。”

    “然关中买盐,沿途损耗极大,还得路过并州,可能会遭到鲜卑人劫掠,因此我料定袁绍撑不了多久,必定会想与我们决一死战。”

    “一旦全面开战,急的不是我们,反而是袁绍。到时我们稳如泰山,利用平原诸多防区,与袁绍顽强固守,慢慢消耗。”

    “只要坚守不出,等到一年半载,袁绍兵马疲惫,军中将士因为缺盐而体弱无力时,再一举进攻!”

    说到最后,田丰的表情就更加得意,手一抓,狠狠地道:“届时便可一战定乾坤矣!”

    断盐?

    刘备被这个计策唬得一愣一愣的。

    仔细想想,还真有道理。

    袁绍不是没有食盐来源,原本可以在渤海制盐。

    用水煮法自春秋时期煮海盐就已经流行,齐国当时富甲天下,就是煮盐来的钱。

    现在渤海被自己和公孙瓒平分,袁绍确实已经没有自己制盐的办法。

    那他唯一的途径就只能从外地购买。

    现在主要是从青州流入的海盐,由于离产地近,所以价格一直不算昂贵。

    但如果青州把盐一断呢?

    冀州的盐价瞬间飙升,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必然内乱不止,到时候.......等会,百姓苦不堪言?

    刘备还没有联想到冀州因为缺盐导致的内乱影响袁绍军队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百姓的生活,顿时脸色微变,连连摇头道:“不行,此计绝对不行。”

    见到刘备果然如陈暮预料的那般不同意,田丰当时候就不高兴了,上前一步直言道:“明公,此计必能令袁绍方寸乱,如何不行?”

    “若是如此,冀州百姓生活必然艰难,我今被天下人称之为楷模,万民信我,若因我而死伤百姓,如何面对天下人?”

    刘备不停地摆手,坚决不同意。

    “明公!”

    田丰当即说道:“此天下之重任在肩,万民一统之期盼,怎么可以妇人之仁?”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若是攻打袁绍,我义不容辞。”

    刘备皱起眉头,指着西方道:“可关乎冀州数百万民的生死,无数黎民百姓之安危,怎么是妇人之仁?”

    “少吃些盐又不会死。”

    “难道元皓不知若是长久不吃盐,人会得病,会死得很快否?”

    “平了冀州再给百姓盐也不迟。”

    “可那时不知要死多少百姓,要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些债,可都会算到我刘玄德头上!”

    “一统天下,方显大仁大义!”

    “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我若如此,何以取信于天下,何以一统天下?”

    “明公!”

    田丰还在苦苦哀求,但刘备依旧不为所动。

    陈暮在下面看着他们争辩,心中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

    诚然,田丰的计策可行性很高,只要能够严格控制边境走私的问题,冀州确实会因为缺盐而造成内乱。

    可那样的话,对冀州造成最大伤害的,不是袁绍,是百姓。

    袁绍会把存盐先服务于军队,保证军队供给,以冀州的体量和存货,至少一年半载的时间,冀州军队是不会缺盐的。

    但百姓不可能家中存有大量食盐,都是用完再去买,受盐价波动,可能会一个月乃至半个月内,家中就会彻底断盐,陷入没有食盐的恐慌之中。

    而要等到田丰这个断盐之计对袁绍的军队造成影响,最少要一年左右。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之内,整个冀州百姓,都要遭受劫难。

    可能生活物质条件不缺乏的现代人对缺少食盐的生活感到困惑。

    难道没有盐,就会死吗?

    不吃盐,只能说不一定会死,但会饱受折磨。

    因为长期没有食盐摄入,人可能会引起休克导致死亡,同时还会伴随着各种疾病,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随时都有可能因其它并发症而死,跟艾滋病有些类似。

    所以数百万人一直不吃盐的话,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不用多说也该明白。

    陈暮很清楚,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穷则独善其身”的刘备。

    那时刘备一无所有,面对陈暮的规劝,他还有可能会收敛一下,期盼着自己将来发达之后,再“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的刘备身居高位,拥有广阔的地盘和人口,最重要的是,他不仅在天下各地都有好名声,就连冀州人,心中也一直对他充满好感,觉得哪怕是敌对,也依旧认为刘使君是一个好人。

    因此刘备绝对不可能去砸了自己的招牌,踩了自己的口碑。

    这不是偶像包袱,而是成大事者应该有的气度,如果为了一时之快,砸了自己赖以为生的名望,后事史书指不定怎么编排,这对于刘备来说,确实是件很难受的事情。

    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叫做爱惜羽毛。

    虽然在是否爱惜羽毛这件事上,很多有人不同的看法。

    比如曹操脸皮厚,不怕被骂,就敢吃人肉,盗坟墓,屠县城,甚至还被后世人推崇伟大。

    但正因为心中有这样的信念,才让人佩服,让人尊敬,不是吗?

    陈暮看着老大哥慷慨激扬地对田丰诉说着大道理,恍惚间,忽然想起了那年那月,在广年的时候。

    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哦。

    都过去十二年了。

    时间过得还真快,原来已经那么久了。

    那时,他同样在跟自己讲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必也圣乎”的大道。

    那时,他同样苦口婆心地告诉自己,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根基。

    彼时彼刻,不就是恰如此时此刻吗?

    我曾经以为我莫名来此乱世,会因朝不保夕,而不择手段,就此毒谋天下,飘零一生。

    哪知道一遇刘郎才气,误了终身呀。

    陈暮看着被刘备那一套大道理说得一愣一愣的田丰,忽然笑了起来。

    一晃。

    已是那么多年,他,依旧没有变。

    飘零半生,归来仍是那个心怀天下万民的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