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对峙(2 / 3)

作品:《三国之谋伐

    太史慈也四处扫视了半响,摇摇头道:“不清楚,不过我不相信他们会这么傻站着,必然有阴谋。”

    “等会,你看那边。”

    张辽忽然指着一个方向,太史慈看过去,就看到那边人墙忽然打开一个缺口,再仔细一看,后面不知道何时,居然已经挖出了一条通道!

    原来是河堤太高,袁军就干脆从岸上直接开挖,把高达三四丈的河岸变成一个斜坡,这样方便士兵下到河滩上。

    太史慈还隐隐注意到袁军后方似乎有大量的车马,便说道:“袁军肯定是准备搭建浮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张辽转过头,对传令兵道:“去,把投石车推出来,先不要露头,埋伏在岸边上,等到袁军准备搭建浮桥的时候,就用投石车给我砸!”

    “唯!”

    传令兵领命而去。

    远处袁军依旧在挖掘河堤,但因为双方离得太远,从这边河岸到那边河岸,足足有将近一公里距离,别说投石车,就算是床弩都射不过去,因此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从早上到傍晚日暮,挖掘工作依旧在进行当中。没有挖掘机的非工业时代,进度一定不会太快,甚至需要很久。

    但袁军架不住人多,数万人分工明确,疯狂开凿。

    仅仅只是一日时间,他们就在河堤边上,挖出了一条长五百丈,宽十五丈的陡斜坡。河滩面积极大,到处都是鹅卵石,袁军推着马车从斜坡下方进入,占据了西面河滩,又开始在河滩上作业。

    青州军还是拿袁军没有办法,因为投石车的射程只有一百多米,而光是从岸上到河面中间这段河滩的距离,就达七八十米,虽然以居高临下的优势,射程会大幅度增加,但顶多砸到河中央,根本威胁不到离他们二百多米河对面的袁军。

    天色渐渐暗下来,整个河对岸的河滩上都仿佛变成了一片工地。大量的火堆铁架照明,将此处变成一片白昼。利用袁军自己的照明,张辽和太史慈清楚地看到,袁军在河滩上正在组装一些大型的攻城器械。

    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往岸边拉小型船只,远处山坡上的土工作业还在继续。袁军人数众多,实行两班倒,二十四小时都有数万人在挖掘以及组装工作,让他们的进展极为神速。

    又过了两日之后,袁军的陡斜坡又扩大了一倍,挖出了一条达两公里长的斜坡道路。河边的浮桥进度也进展很快,他们利用小船当作支架,将船只进行捆绑加固,利用钉子、绳子,把一艘艘船只连接在一起,然后在船上铺设木板,架构桥梁。

    最可怕的是他们并非只铺设一条浮桥,而是同时铺设十多条。同时在河岸边组装出了很多高橹,所谓的高橹,又名楼橹,是一种无顶盖的高塔。官渡之战当中,袁绍利用大量高橹来往曹营射箭,被曹操用投石车击毁。

    袁军在河滩边把挖掘出来的泥土又建造出一片土山,在土山上修建高橹,然后在高橹装上床弩,显然是打算渡河时对河对岸进行远程压制。

    张辽这边也不甘示弱,同样把原本用于防御营寨的床弩全都搬出来,安置在了这边河岸上的瞭望塔上。根据《后汉书·陈球传》记载:“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可见汉代的床弩射程范围,最远的时候,已经能达到上千米距离。

    不过那是在高抛的情况下,袁军于河滩下方建造土山,又做高橹增加高度。张辽这边则是在对岸坡上的瞭望塔里摆放床弩,所以双方实际高度是差不多的,谁都没有居高临下。平射的话,因为双方距离约三百多米,极限距离差不多都可以威胁得到对方。

    只是虽然两边都已经到了床弩的杀伤范围,但却并没有动手。因为两边都布置了大量的木幔,即便动手,所能造成的杀伤力也极为有限。反正袁军必须渡河,等到他们再靠近一点打,更能保证命中率,同时还能威慑敌人架设浮桥的士兵。

    到了第四日,袁军正式开始扩建浮桥。一艘艘的船只被拖到岸边,送入水中,然后袁军士兵踩在浮桥上,把船只拖到前端,继续捆好固定,再进行木板的铺设工作,一步一步,接近河中央。

    太史慈和张辽看到这一幕,等到敌人越来越近的时候,立即下令床弩全面开火。

    随着一声令下,巨大的床弩发出嗵嗵巨响,一枝枝树干样粗细长短的铁头弩箭,带着鬼哭狼嚎般的呼啸声,向着河面上的袁军射去。

    咚咚咚咚!

    箭支钉在浮桥木板上,或者落入水中,发出扑通扑通的响声。

    由于架设浮桥的袁军士兵不多,想要精准命中极为困难,大部分弩箭要么射到了浮桥上,要么落入了河里,只有极少数射中了袁军,巨大的力道贯穿了他们的身体,将他们射进了河流当中。

    在弩箭的威慑下,这些士兵纷纷回头想跑,有些甚至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里寻求安全。然而后方河滩上的督战队无情地拔出了环首刀,将这些逃兵一一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