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谋伐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2 / 3)

作品:《三国之谋伐

    就在邯郸城内观望着城外形势的时候,刘备这边大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在外围安营扎寨,除了臧霸部驻扎在梁期以外,牵招部、张飞部、张辽部、高顺部以及鲜于辅部,纷纷在外围铸造起新的营地,将邯郸四面八方全部包围起来。

    陈暮自己领了一校人马,位于城池的西方,这里是一片平原,从太行山深处有河流缓缓流淌而出,往邯郸方向而去,河流两岸树木森然茂密,植被繁茂,西北方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在远方若隐若现,北面还有不少残垣断壁之类的废墟,也有一些村庄和农田。

    因为此地离丛台已经不远,当年丛台就在邯郸城以西,是一片大型宫殿群,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历经多年战火之后,早就毁于历史当中,现在能够看到的,只隐约能见到曾经留下的一些宫墙院瓦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暮的营地倚靠丛台而建,丛台原来还剩下了一些宫墙,被他利用起来当作寨墙来用。营地修建了一天,也仅仅只是利用宫墙以及栅栏圈出了一块营地,很多基础设施还没有修建,将士们累了一天,草草竖起帐篷休息,等到明天再开工继续完善整个营地设施。

    夜晚时分,皎洁的明月高悬,陈暮的帐篷里一灯如豆。帐篷外士兵不断巡逻,诸葛亮腰间悬挂着令牌,畅通无阻地从自己的帐篷处来到了陈暮的帐篷外,却刚好借着营地里架设的火盆亮光,看到对面也有一名年轻士子缓缓走来。

    “仲达兄!”

    诸葛亮认识他,是司马懿。

    司马懿司马朗陈群杨修四个人并不是陈暮麾下的人,他们是洛阳军中的佐吏,不像诸葛亮他们,是陈暮的直系下属,所以本应该跟着关羽走才对。

    但陈暮却把司马懿陈群杨修三人留下了,让司马朗回去,因此现在七个人都跟在陈暮身边,充当幕僚佐吏。

    陈暮当然用不着他们几个当幕僚,所实际上留下他们,却是有另外的安排。

    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三岁,今年刚好二十,见诸葛亮也过来了,便笑着回礼道:“原来是孔明,白天的时候,我正有一份公文还想向孔明请教,只是刚好少府让我去处理北面营地休整的事情,倒是耽搁了。”

    “请教不敢当,仲达兄若是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尽快来问我便是。”

    诸葛亮谦虚地回应。

    因为之前司马懿是跟着关羽,所以关羽军中的事务他是熟悉的,但到了刘备这边,就又得重新熟悉,有些具体数据还得询问诸葛亮孔俭他们,因此大家还是有不少交流,日益熟稔。

    “是孔明和仲达吗?进来吧。”

    就在这时,帐篷里响起了陈暮的声音,他俩在门口小声说话,没想到被耳尖的陈暮听到了。

    门口值守的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便让开道路,放他们进去。

    司马懿和诸葛亮互相推辞了一番,鱼贯而入,见到陈暮披了一件单衣,正坐在桌案边全神贯注地看书。

    桌案上点了一盏灯,陈暮的脸被灯火照得明亮。

    他的皮肤白皙,脸如冠玉,已经32岁的少府卿看着像个23岁的青年,唯有鬓角的一丝白发,却是在告诉世人,时光荏苒,岁月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位高权重而不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师君!”

    “少府!”

    诸葛亮和司马懿拱手向他行礼。

    陈暮把手中的书本合起来,抬起头看着二人道:“坐吧。”

    “谢师君(少府)。”

    两人道谢之后,便在陈暮左右手边分头坐下。

    陈暮看着二人,笑吟吟地道:“深更半夜,你们来我这里做什么?”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对视一眼,过了片刻,诸葛亮拱手说道:“师君,亮有些疑惑。”

    “疑惑为什么我不立即进攻已经军心涣散的袁绍?”

    陈暮笑着说道。

    司马懿也拱手道:“什么都瞒不过少府卿,懿也是同样疑惑不解。”

    陈暮将书本放下,轻轻按在上面,指尖在纸张上缓缓摩擦,轻声说道:“孔明,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仲达,你是我最看好的属下。你们都是我最好的门生,有些话,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去做就行,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明白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视一眼,两个人都看着对方,心底深处顿时有了一种明悟,紧接着几乎同时心中生出一股警惕心来,二人都是如临大敌,目光中带着一丝丝寒意地看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