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黄天之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三章:傅燮(3 / 3)

作品:《黄天之世

“盖元固说的没错,竖子不足为谋,韩遂、王国叛军势大,耿鄙离心离德,如何能胜,不如反了他娘的,取了程球和耿鄙两个狗贼的首级。”

黄衍眉毛一挑,他虽然也怨恨程球,但是也没有起兵造反的想法。

但黄衍也清楚,此时若是他说一个不字,军帐外那一干军卒顷刻间便会将他斩成肉泥。

黄衍脸上面色变幻数次,终于是狠下了心来。

“我们二人多年好友,君今日举大事,焉有不从之理!”

……

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反叛,酒泉太守黄衍率军先杀程球,再杀耿鄙,汉军哗然而散。

随后李相如,黄衍,军司马马腾等人皆领兵归顺韩遂,韩遂、王国联军声威更甚,兵锋直指汉军控制的六郡。

失去了汉军的庇护,耿鄙身死,早就不满的凉州世家豪强皆是转为支持韩遂,凉州六郡几乎是望风而降。

等到傅燮收到消息的时候,韩遂、王国联军离汉阳郡的郡治冀县只有五十余里的路程了。

有官吏劝傅燮弃城逃走,被傅燮严词拒绝,言说自己身为太守,有守土之责,怎能弃城而逃。

凉州叛军将冀县重重围住,而冀县的城中,却只有八百余名郡兵。

其余的郡兵,还有原本归附于傅燮的那些羌人,都被耿鄙征召而去了。

……

傅燮身穿玄甲,站在冀县的城墙之上,他的将旗就树立在他的身后。

让傅燮不解的是,城外的叛军围住冀县已经有两日了,但却没有发起进攻。

冀县如今兵微将寡,如果叛军发起进攻,一战可下,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一直驻足不前。

就在傅燮疑惑之时,突然城外叛军的营垒中一阵骚动,随后大队的骑兵从叛军的营垒中奔出,约有三四千骑的规模。

傅燮面色肃穆,他握紧了挎在腰间的汉剑,冀县城头的号角声也同时响起。

但出乎傅燮意料的是,这些叛军却在城外的不远处停住了,然后三四千余名骑兵,一起跪伏在了地上。

一名手持着符节的羌族骑兵,和一名汉骑紧接着走到了城门附近,那汉骑正是原来酒泉太守黄衍。

羌人请求傅燮放弃抵抗出城,并发誓愿意保证傅燮平安返回家乡北地郡。

傅燮是北地郡灵州人,出身于凉州的傅氏。

求情的这些人,正是北地郡的羌人,傅燮对他们有恩德,他们此番过来就是为了报恩,还有的骑兵原本汉阳郡派出的那些归附在傅燮城外的羌人部曲。

傅燮环视着城墙上的一众军卒,他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生的渴求。

傅干是傅燮的儿子,他虽然只有十三岁,但他也拿起了兵刃,披上了盔甲,跟着他的父亲一同站上了城墙。

他听到外面匈奴人请求傅燮放弃抵抗,但知父莫若子,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性格刚烈,重视名节,恐怕不会接纳羌人的建议。

傅干沉思良久,还是决定劝说自己的父亲,言道:“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乡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郡而归,愿必许之。徐至乡里,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不待傅干说完,傅燮就打断了他的言语,慨然而叹道:

“别成(傅干的小字),你可知我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吗?正所谓‘圣达节,次守节’,且殷纣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

“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别成,我知道你自幼聪慧,日后必然能成大事……”

此时的傅干已经哽咽不能再言语,傅燮身旁的亲卫也是纷纷偏过头去,他们受傅燮恩惠多年,他们知道自己的主公已经是心存死志。

中平四年,四月,傅燮领兵出城,力战而亡。

至此,凉州全境沦陷,汉帝国彻底失去对凉州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