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黄天之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二十三章:贾诩(3 / 3)

作品:《黄天之世

阎忠心潮澎湃,他看到的是张扬,是这近六千名骑军。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让许安如此激动的并非是张扬,也并非是那近六千名善战的骑兵,而是贾诩本人,以及贾诩家族的势力。

因为王信的原因,许安对于凉州世家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贾诩祖上乃是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

而张苍的侄儿就是西汉赵王张耳,而巧的是前凉张轨就是张耳的后裔,后世居于武威郡。

而贾氏一脉也和西汉张氏如出一辙,世居于武威郡,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世家,可以说得了贾诩,便得了半边的武威郡。

阎忠和贾诩一样都是武威郡人,阎忠虽然出身世家,但是相比于贾诩却是相差颇大。

眼下韩遂虽然名义上占据武威郡,实际上却是和张氏,贾氏两大宗族共同治理。

若是贾诩说动贾氏加入太平道之中,那么武威郡一战可下。

到时候黄巾军占据了武威、北地、安定、汉阳四郡,韩遂和马腾两人的势力将会被压缩在南面的金城、陇西、武都三郡之地,退无可退,逃无可逃。

而占据了武威,也截断了张掖郡和南部诸郡的联系,一举而两得。

届时,韩遂和马腾将会败的更惨,也将更早的让韩遂和马腾看清形势,最终走上谈判的案桌,选择加入太平道之中,连困兽之斗的想法都没有半分。

至于韩遂和马腾投靠董卓这一选项,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就算韩遂和马腾两人真的达成共识,选择投靠董卓,董卓也绝对不会答应,除非董卓做好了和黄巾军全面开战的准备。

而事实上,董卓现在已经是失去了所有锐气,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彻底的陷入了堕落。

有贾氏的帮助,将会使得黄巾军能够有能力攻取武都郡,沉重打击韩遂和马腾。

而得到贾诩的投靠,无疑是再添一大助力。

历史上的贾诩被后人称为毒士,《三国志》之中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意思便是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过,能做出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和张良、陈平是同一类人才。

和阎忠的评语相差无几,都言其有张良、陈平之才。

原本的时空之中,在王允联通吕布诛杀了董卓之后,清算凉州残党之时。

众人慌张不以,以为陷入了死境,但是贾诩却丝毫不慌,献上了“反攻长安”之计。

后来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比较清楚,李傕、郭汜置之死地而后生,连破吕布、徐荣,一路攻入长安,掌控了朝政。

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

后来贾诩又劝说张绣归降曹操,张绣归降之后,曹操不仅没有任何报复,甚至还与其结为姻亲,最后张绣在北征乌桓途中因病去世,还被封为了谥定侯。

无论是人心还军略,贾诩都可谓是了如指掌。

其后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贾诩更是判定了输赢。

官渡之战时曹操明显是弱势一方,但贾诩认定曹操必胜,后官渡果然大胜。

而赤壁之战前,曹操明显占据了上风,几乎不可能败北,但是贾诩却劝说曹操说,认为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人心、军略,贾诩通晓,而天下大势的走向也被贾诩看的清楚。

其后,马超、韩遂起兵讨伐曹操,曹操与其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联盟,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地区。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曹丕登基为帝后,拜其为帝师,为报贾诩之恩,又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又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贾诩终其一生,每一次做出的决策可谓都是正确至极,没有一次出错。

不过这一切现在只有许安一人知道,知道贾诩的才智。

就是极为看重贾诩的阎忠,认为其有良、平之才,但是也不过是觉得贾诩有潜力,有才智,也绝对想不到原本时空之中贾诩居然可以做到这般地板。

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谋士之中,贾诩绝对可以位居前例。

有贾诩相助,太平道前行的脚步必定会更加的快速。

许安吐出了一口浊气,从太行山时的一穷二白,没有半个可以商议的人,到如今阎忠、许攸,再加上贾诩。

虽然只有三人,但是三人的智谋却都是当时一流,可以引为谋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