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主食的故事!(月票的故事.....)(3 / 3)

作品:《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圆形筛子来回移动,磨好的谷物像丝丝缕缕的棉花一眼不断倾泻而下,就像是下了一场雪,等渗透到方型盆上的时候只剩下了如同云雾一般的谷粉了。

朴金苟看到这样心中也是有些吃惊,这样的方法虽然古老,但足以看得出先人们的智慧。

他们泡菜国就没有这样的古老方式。

“山硒是多山少川的内陆地区,蔬菜品种少,家庭主妇们没有条件,只能在面食的制作手法上面变换花样,一样面食百样吃......”

在大妈们手中,发好的面团经过各种揉捏,不一会多种多样的动物就出现了。

有用梳子模仿羽领捏成的孔雀,也有用剪刀剪出耳朵的兔子,一会是个寿桃,一会是栩栩如生的花。

孃孃们哪怕带着老花眼镜,面团拿在手里也能制作出各种精致的造型。

这种类似于魔法一般的技艺,看的朴金苟目瞪口呆。

“他们节目组肯定是找了专业的面点师傅来摆拍的!这样的技术怎么可能是家庭主妇捏出来的!”

朴金苟摇头否定道。

但是《舌尖》的内容显然要带给朴金苟更多震撼。

画面一闪来到了窑洞,一个脸色粗糙的汉子,正端着一盆黄色的蒸出来食物走了出来。

“老黄刚刚蒸好满满一笼屉黄馍馍走了出来,古老的糜子经过老黄的加工,变得十分香甜可口,老黄每隔三天都要做好许多黄馍馍去sd县去买,在今天的绥德,杂粮和小麦是餐桌上的主角.....”

年过50的老黄踩着三轮车,来到县城,在街上叫卖着自己刚刚做出来的黄馍馍。

不断有客人过来询问黄馍馍的价格,得到答复之后,便拿上袋子买上几个,没一会的功夫,原先还满满一车的黄馍馍便少了大半。

朴金苟有些好奇。

“这个黄馍馍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大米?是不是加了色素才变成的黄色?”

很快他的疑虑得到了解答。

“绥德盛产糜子,黄馍馍就是糜子面做的馒头,糜子又叫黍,因为耐旱,成了黄土高原最主要的产物,8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糜子,糜子做饭口感略差,但是确实陕北最主要的面食.....”

“糜子分软硬两种,老黄将两种糜子按照三七的比例混合,清水浸泡一夜后开始上碾,还要筛一遍才能使用,炒过的糜子会散发出自然的清香,这是老黄最骄傲的制作配方,揉完的糜子面要再缸里发酵一夜,经验告诉老黄效果最好......”

画面中,一粒粒豆子般大小金黄的谷物被倒在磨盘上,牛拉圆形的巨石一遍遍的念过谷物,再经过筛选,如同玉米般正黄的面粉就出现了。

糜子面放入锅中炒制,升腾起的粉雾好像提前勾勒出了香味,飘入了直播间朴金苟的鼻腔中,也飘出了直播间,来到无数观众面前。

朴金苟不受控制的....吞咽了一下口水。!--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