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走进不科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向星空发出的挑战(下)(2 / 4)

作品:《走进不科学

想到这里。

徐云眼中闪过了一丝决断。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向高斯,说道:

“高斯教授,不瞒您说,肥鱼先祖确实在天文观测领域留下了一些有用的东西.....”

唰——

话音刚落。

高斯便一个闪身来到了徐云面前,丝毫不见此前行将就木的模样,目光炯炯的盯着他问道:

“罗峰同学,你是说真的?肥鱼先生真的留下了一些东西?”

“......”

徐云嘴角一抽,干巴巴的点了点头:

“当然是真的。”

高斯连忙追问道:

“都有什么?”

徐云斟酌片刻,转过身子,指着外部的‘多多罗’望远镜说道:

“首先就是对天文设备的优化,肥鱼先祖设计了一张图纸,能够让天文望远镜的成像效果更加明显。”

高斯表情微微一愣,脱口而出道:

“优化?”

徐云点点头,拿起笔和智障,画了个草图:

“肥鱼老祖学究天人,经过长期的尝试,他发现了一种在不改变材质和口径的情况下,增加望远镜观测效果的光路组合。”

“这套组合需要一副极大的主镜和球面镜,并且还要配备多个镜坯单元。”

“因为它需要在内部核心区域凿开比较多的孔洞,所以肥鱼咸鱼把它取名为‘安乐方案’。”

高斯闻言接过纸张,认真的观看了起来。

结果刚看了没多久。

他的嘴中便发出了一声轻咦。

徐云绘制的这张图与标准的反射式望远镜有些不同,例如它增加了一个平场透镜,把焦面了改成平面。

又例如内部增加了许多六角形镜片,似乎需要许多次反射才能成像一般......

没错!

看到这里,想必有部分同学已经猜到了。

徐云给出的设计图纸,正是施密特望远镜的原理图像。

当初的1100副本中,由于北宋年代的生产精度水平有限,他只能拿出第一代卡塞格林这种比较老旧的组合。

但眼下可是1850年,科技水平远非1100年可比。

并且由于世界线的变动,工业生产水平甚至接近了1900年。

如此一来。

徐云便直接拿出了施密特望远镜的示意图。

施密特望远镜出现的时间是1931年,由德国光学家施密特所发明。

它被修改优化了部分光路图,从而达到了光力强,可见范围大,成像质量好的效果。

后世许多天文台使用的也都是施密特望远镜,例如迈克·布朗团队就是靠着它发现的阋神星。

虽然后世的施密特望远镜增加了主动控制系统以及CDD精筛模组,但实际上这些设备主要在于筛星,对于成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总而言之。

施密特望远镜堪称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界反射式望远镜的天花板。

施密特望远镜球面镜焦面上各处的像点都是对称的,而这恰好是球面的高斯曲率的范畴——从这个定理的命名上不难看出,它的总结者正是面前这个小老头。

因此只是匆匆看了示意图几眼,高斯便眼前一亮:

“好想法!虽然对玻璃底片有一定的要求,改正镜的加工也比较困难,但这成像效果......”

高斯像是后世和尚念经似的,左手食指中指不停与大拇指触碰。

很快,他便简单心算出了视像的优化倍率:

多多罗的-倍!

要知道。

多多罗虽然比较逊色于柏林天文台的镇馆之宝‘hixiv’(我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中文怎么翻译),但在欧洲的排名最少能进前三!

在这种情况下。

徐云随意拿出的设计图就能超过多多罗两倍......

高斯的脑海中下意识的便冒出了一个词:

恐怖如斯!

随后他又看向徐云,说道:

“罗峰同学,望远镜的制备我会尽力找人完成,还有其他的呢?”

“其他啊......”

徐云想了想,又道:

“第二就是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