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走进不科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五十五章 光刻机的那些事儿(2 / 2)

作品:《走进不科学

长光所有70%的研究人员算是王大珩院士的徒子徒孙,即便是所有两弹一星功勋之中,也没多少大佬能在【传承】这块与王大珩院士相比。

与此同时。

后世那个时代的科研因为或主动或被动的原因,已经与政治或者说国际局势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光所就是后世支撑国家的一道脊梁!

对了。

既然提到长光所,这里就顺带辟谣也不是说辟谣吧,应该说修正一件传闻:

在徐云穿越那段时间,社交媒体上突然出现了一种言论:

说是国内因为被限制了小型光刻机所以搞了个大型辐射光源加速器,也就是所谓的光刻厂,从而在精度上完成了超车。

这个消息配合华为mate60麒麟9000S芯片的问世,很快掀起了一股舆论风潮。

但实际上呢,这个消息存在着一些失真——至少以上二者其实是没多少关联的。

首先提提同步辐射光源。

同步辐射光源这个概念这本书的读者应该不陌生,首次登场于2022年3月28日发布的178章,4685超子就是这玩意儿撞出来的。(叠个甲先)

徐云当年还在科大的同辐实验室当过驴,所以提到国内的这些同步辐射光源,徐云应该算是比较了解内情的那批人之一。

怎么说呢

国内水木大学在搞的那个“大型光刻机”叫做HEPS,学术方面最早出于水木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唐传祥研究组与德国合作团队21年的时候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doi是org//s41586-021-03203。

但实际上HEPS这个项目在2017年5月的时候就被批复了,文件叫做《燕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也就是17年立项,21年才完成的理论分析。

科大的同步辐射光源是二代光源,HEPS属于四代光源。

这套设备目前只完成了第一次满能量出束,距离应用投产还有很大的距离。

它的潜力毋庸置疑,也许今后真的能成为一个颠覆行业的光刻厂。

但至少在如今这个时期,它确实只是一个潜力性的项目而已,还没有科研结果产生。

目前真正取得成果的其实是长光所的光刻机研发团队,不久前获得了四个国家级的奖项。

结果呢?

如今很多人忽视了长光所的贡献,把视野集中到了HEPS身上。

那些言论大肆宣称兔子们已经用【光刻厂】突破了光刻机的封锁,为了某些听起来很牛X的噱头忽视了真正做贡献的功臣,这对于长光所的同志们来说其实很不公平。

徐云甚至有些阴谋论的在想是不是有人刻意在带节奏,毕竟这种事儿某些人也不是头一次在干了,一下子拉了两边的仇恨。

况且同步光源这概念本来就很冷门,结果现在倒好,莫名其妙的就出了一堆这方面的懂哥。

说句可能有点吹自己的话。

起点写光刻机的小说那么多,除了咱们这本扑街书,你可曾见到过一次有人写过同步辐射光源?——这玩意儿和加速器可是两码事。

这种冷门的概念一下变得大众化,人人都能点评两句,那么它的传播必然会出现极大程度的失真。

所以还是那句话。

这年头那种截个图+一堆【卧槽要翻天了】语气评论组成的QQ群聊天记录,看的时候最少得把可信度打个七折。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王大珩院士由于身体原因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做了个支气管的手术,如今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萎靡,所以回答朱光亚的时候才没有从座位上站起来。

但此时他脸上的表情却很坚决,莫名就给人一种极佳的信任感。

同时朱光亚和王大珩也算是老搭档了,对应王大珩的品行也算了解。

眼见他如此迅速的便接受了相关任务尽管说还没见到产品实物,但朱光亚的内心却莫名的感到有些心安。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又放到了任务安排上:

“那么除了软X射线压缩次级的构造之外,我们就继续分配下一个任务吧。”

“接下来需要分配的零部件是氢球的锻铸,有没有同志自告奋勇?”

台下很快有人举起了手:

“朱主任,我可以!”

朱光亚见状点了点头:

“雷安同志,你需要哪些设备和人手?”

“人手就不用了,我们团队十五号人呢,设备的话哔哔哔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徐云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自己应该提前离开这间会议室的

在开始分配氢弹任务后他便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某个电报中心,满耳朵都是哔哔哔哔哔.

一个半小时后。

朱光亚长舒了一口气:

“好了,各位同志,有关氢弹研发差不多就到此结束了。”

“各组的情况还请各位回去后和组员进行交接,基地方面则会把这个情况和首都进行汇报——另外记得保密。”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各位需要的场地就能腾置出来,至于设备和人员可能需要两到三天,具体等通知就好了。”

“现在还有同志有问题吗?”

说罢。

朱光亚又重新看向了现场。

回答他的则是一片沉默。

见此情形,朱光亚便干脆利落的一挥手:

“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宣布散会!大家请有序退场!”

哗啦啦——

台下很快响起了起身与椅子挪动的声音。

满眼@@的徐云则下意识看了眼现场,唯一与他表情相似的只剩下了0v0的李觉。

不过好在徐云多多少少还保留了一丝清醒,在周围人开始逐渐起身后,他连忙甩了甩头强迫自己的思绪回归正常,努力推动椅子走到了朱光亚面前:

“朱主任。”

“哦,是小徐啊。”

朱光亚原本正在整理着桌上的文稿呢,见到徐云后便停下了动作,问道:

“小徐,有什么事吗?”

徐云扫了眼周围,确定没什么人关注自己后点了点头,说道:

“嗯,是有点事儿想找您聊聊——朱主任,我听说浓缩铀提炼的同志们大多都写了绝命书?”

听到绝命书这三个字,朱光亚的脸色也变得有些沉重了起来:

“没错,毕竟浓缩铀的辐射危害很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出事。”

徐云沉默了几秒钟:

“.朱主任,不瞒您说,在抗辐射这方面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听听?”

“抗辐射?”

朱光亚眨了眨眼,旋即便是瞳孔一缩:

“小徐,你是说你能解决核辐射对同志们的危害?”

徐云摸了摸下巴,斟酌着说道:

“唔完全解决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降低个70%的危害性应该不难。”

“70%?”

朱光亚的分贝下意识都提高了不少,只见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具体是什么方法?能大面积应用吗?筹备时间要多久?”

“可以大面积应用,时间要是顺利的话.一两周吧。”

徐云先回答了朱光亚前两个问题,接着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至于方法.朱主任,您听说过猫屎咖啡这个概念吗?”

注:

今天918,各位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