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走进不科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八十七章 米娜桑,赌国运的时候又到了口牙!(上)(2 / 2)

作品:《走进不科学

长冈半太郎此人是真正的霓虹物理学奠基人,长冈系在整个霓虹物理学界内影响极广。

所以别看长冈三作的能力不强,他的态度对于很多事情有着影响结果的决定权。

“.”

过了几分钟。

感觉时机差不多了。

汤川秀树便主动从座位上站起身,缓缓走到了台前。

见此情形。

整个现场顿时一静。

汤川秀树则将自己的发言稿放到了讲台上,环视现场一圈,缓缓开口说道:

“米娜桑,我是汤川秀树,也是今天这场会议的发起人。”

“对于各位能够在未知会议内容的情况下便尽数到场参会,鄙人深觉荣幸与感激,这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幸事!”

啪啪啪——

台下也很给面子的响起了一阵掌声。

十多秒后。

掌声稍歇。

汤川秀树顿了顿,继续说道:

“另外在会议开始之前,我想向各位介绍今天的一位特殊嘉宾,来自通产省的末广晃裕先生。”

汤川秀树话音刚落。

台下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上,站起了一位个头不高的矮胖男子。

此人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点儿,眼睛不大,但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很睿智的气质。

男子站起身后很和气的朝后方挥了挥手,其余人也配合着再次鼓起了掌。

通产省,它的全名叫做通商产业省。

这是霓虹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具备时代性的产物,也就是未来霓虹经济产业省的前身,主要负责特定时期的经济管理职能。

在科研的相关领域,通产省和霓虹的研究科学部共同负责相关政策制定。

末广晃裕便是通产省在科研方面的一把手,一位学术方面成就不是很高,但战略眼光非常精准的霓虹人。

例如霓虹的神冈探测器、东京大学用于探测暗物质的XMASS、全球首台达到14nm节点制程能力的光刻机NSR-S621D、全球第一个激光聚变装置GEKKO-XII这些霓虹知名的顶尖科研设备立项,全都是出自末广晃裕之手。

某种意义上来说。

末广晃裕其实和国内的华罗庚有点类似——他们的学术能力其实都不弱,但都为了国家项目转到了管理岗位做起了产业规划。

后来霓虹的科研设备能够在国际上排名前列,末广晃裕算是一个幕后级别的功臣。

不过今天的主角并不是末广晃裕,所以在简单与现场众人打过招呼后,末广晃裕便重新坐回了位置上。

现场的视野再次聚焦到了.

台前的汤川秀树身上。

见此情形。

汤川秀树脸上原本有些感慨的神色也随之一敛,整个人的脸色变得无比凝重了起来:

“诸位同行,今天能够参加会议的都是经过筛选的霓虹顶尖学者,有些在公众场合不太方便说的话,我也可以直言了。”

说罢。

汤川秀树再次环视了现场一圈,一字一句的说道:

“米娜桑,赌上霓虹国运的时刻又来了。”

“?!”

汤川秀树话音刚落,现场便爆发出了一阵巨大的讨论声。

赌国运?

这三个字对于霓虹人.尤其是现场这些霓虹物理学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陌生的字眼。

自古以来。

霓虹就是一个热衷赌国运的国家,可以说霓虹的近代史,就是一本豪赌记。

因为他们国土小、资源少,一旦发动对外战争,资源很快会被耗尽。

所以霓虹一般喜欢速战速决,把整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次次出其不意的奇袭上。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开启了赌国运模式,霓虹首次挑战带清,本质上相当于背着英美老板偷吃了一大块肥肉,赌的是老板会不会翻脸和责怪。

那一次。

霓虹人用伤亡1万人换来了大片新土地,还控制了隔壁的半岛,拿到了4年财政收入的赔款,整个霓虹举国欢庆、欣喜若狂。

霓虹的野心也被迅速放大,开始寻求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共治天下的地位。

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赌博,手撕沙俄,但这一次,霓虹赔得伤筋动骨。

为了这场战争,霓虹陆军从20万扩张到38万,从英国造船厂购买了大量新式军舰,海军总吨位达万吨,国内大部分主力都上了战场。

但最终却只拿下了东北南部的控制权和半个库页岛,一分钱也没拿到。

到了1937年。

霓虹开展了第三次豪赌,也就是华夏人最熟悉的一次赌国运。

当时他们毫无征兆的开展了全面侵华战争,投入到华夏战场的军队达到了百万之巨。

巨大的战争开销导致霓虹民众的好日子越过越差,为了炼铁,霓虹甚至把路上的井盖、民众家里的铁锅铁桶都拿走了。

霓虹民众逐渐过上了“配给制”的苦日子,但前线的日军装备和给养越来越差,甚至只能靠就地抢劫。

接着霓虹人便把目光瞄准了广袤的太平洋,开启第四次国运赌博,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

海对面的大军沿着太平洋一路平推,直至包围霓虹列岛。

赌输了的霓虹彻底成为了海对面的rbq,叫你干啥就得干啥。

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

2023年霓虹排的核废水,同样也是一次赌国运。

如今的这些霓虹学者虽然没见过核废水排放和大宝倍心花怒放,但早些年的几次国运之赌还是见识过的。

因此在听到赌国运这个词的瞬间,不少学者的心脏便是重重一抽。

某位比较年轻定力较差的学者更是猛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死死的盯着汤川秀树:

“汤川教授,您这是什么意思?!”

此时此刻。

只有包括朝永振一郎、小柴昌俊、末广晃裕等少数几位大佬或者官方负责人的脸上,还保持着基本的冷静与淡定。

汤川秀树见状朝站起来的学者做了个【坐下说话】的手势,随后轻咳一声,说道:

“米娜桑,请先稍安勿躁,接下来我会完整的解释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听闻此言。

现场有些哄闹的氛围立马稍歇了一大截,不过还是隐隐能听到些许交谈声。

汤川秀树这才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诸位,在过去的这天里,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华夏人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论文了吧?”

台下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今天到场的这些人都是理论物理方面的学者,即便是末广晃裕这种官方人员在这方面的造诣也不低。

所以在过去的这几天时间里,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了华夏人论文的事儿。

毕竟

这篇论文已经彻底成为了整个物理界的话题爆点,不知道多少顶尖机构都在研究着华夏人的这篇论文。

有个别不怎么在乎政治立场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甚至动了去东方找赵忠尧等人讨论交流的心思。

加之霓虹人自古以来都极其关注华夏这个老邻居的动向,因此在论文大爆之后,大多数学者多少都看过了论文的相关内容。

随后汤川秀树又问道:

“那么诸位,你们对这篇论文的评价呢?”

台下众人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由坂田昌一第一个举起了手:

“非常精妙的一个模型,我认为它将会改变整个理论物理的格局。”

“这个模型注定会在物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华夏这个国家将从理论物理的荒漠,变成当年那个神秘的东方朝圣国度。”

“或许海对面可以找理由不颁发诺奖给论文的作者,但他们却无法降低这篇论文哪怕一丁点儿的影响力。”

这年头的霓虹经济水平要比华夏高不少,每个参会者面前的桌子上都配备有麦克风,因此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坂田昌一的这番话通过桌前的麦克风,清晰的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听到坂田昌一的看法。

现场有些学者赞同的点了点头,有些人则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

不过从后者凝重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内心的实际想法其实和坂田昌一是有些类似的:

华夏人不声不响的搞出了个大新闻.

这篇论文注定将会对全球的物理学界都造成深远的影响,没有任何一种可能可以抹除它的价值——即便是海对面和毛熊联手也做不到。

它就像一根钉子,死死的钉入了理论物理的心脏!

将来一提到原子之下的世界,必然就要提到这篇论文,提到元强子模型,提到那些华夏科学家

所以虽然不太想承认,但很多霓虹学者.确实羡慕了。

毕竟这事儿就和华夏古代的封狼居胥似的,属于一个从业人员做梦都想取得的最高荣耀。

哪怕你发布完论文的第二天就嗝屁或者宣告出柜,也丝毫不会影响你的行业历史地位——冯·诺依曼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想到这里。

另一位霓虹物理学家也举起了手,开口道:

“汤川桑,莫非你今天组织这场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讨论如何降低华夏人理论的影响?”

开口的此人叫做早川幸男,他是第二届霓虹学士奖的得主之一,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霓虹物理学家。

他将来还会成为霓虹名古屋大学的校长,霓虹物理学史上大概可以排进二十左右。

听到早川幸男这番话。

台上的汤川秀树却摇了摇头,看向了这位和自己私交还不错的朋友:

“早川君,你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确实是与华夏人的理论有关,不过它并不是为了降低华夏人理论的影响,而是”

“为了提高霓虹物理学界的地位。”

“如果一切都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那么华夏人这个所谓可以构筑理论物理基地的元强子模型将会彻底失去意义,整个物理学界都在被包裹在霓虹物理的怀中!”

早川幸男顿时一怔:

“汤川桑,恕我愚笨,你这话的意思是”

汤川秀树抬头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

“早川君,大概在几天之前,我和小柴桑、一郎先生他们一起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模型。”

“它不同于元强子只在表面统一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的情况,那是一个可以完全容纳三种力的.”

“大一统模型!”

注:

这几天出来复查手术指标,网吧码字输入法和在家的不一样,可能错别字比较多,希望大家见谅。

连续四天日更7000+了,求点月票不过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