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骑砍三国之御寇 / 章节正文阅读

66、识时务者(4K章)(3 / 3)

作品:《骑砍三国之御寇

最里面的一处牢房中。

一个年约四旬的文士,便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

他穿着一袭质料不凡做工考究的青色长袍,姿容既好,神情亦佳,面色更是白皙红润,一看便是好人家的出身。

更奇怪的,即便身陷囹圄,有牢狱之灾,似乎也不曾受过什么苦难,依旧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这就不免令人诧异了。

既是关押贵人之所,相比此世大部分牢狱,若卢狱的环境确实要好上很多。

但即便如此,牢饭始终是牢饭,为何这文士仿佛是在驿站行管一般安之若素?

不但毫无颓废惊慌,此时手中竟还持着一柄羽扇。

要知此时不过春中,天气远远谈不上炎热,何况地牢潮湿,却也阴凉,这羽扇的意义恐怕更多是所谓的风雅仪态吧?

到底是出了何事?

文士思忖之见,又探头左右环视了下,心中一动,愈发有了猜测。

果然不对!

左右临近关押的,可并非他这样的身份了,而是真正的盗匪重犯。

若按时间推算,昨日便该问斩了,此时却也好端端地依旧在牢房之中。

趁一个狱卒的例行巡逻路过,文士终于没忍住好奇,直接便问了出来。

“最近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那狱卒见文士如此不客气的询问,却是毫不做恼,反倒自觉的一躬身,恭敬地先回了声:“先生。”

随即思索了会,似是犹豫要不要说,好一会才开口道:“若说事,发生的自然不少,不过最大的大事,应该就是来了一群身份不明的部曲兵围我城,甚至已攻破了外墙!”

“什么?”这句话让文士脸色大变,立刻便站起身来,凑上前问:“我入狱之前,曹军不是已退回兖州了吗,又是哪家诸侯来犯?”

“有多少人马?”

狱卒想了想,不确定地回道:“几万人吧,具体俺也不清楚。”

“危矣!”听到这个回答,作为本地人,自身又有见识,文士稍一思索,便叹道:“吾城内稳远逊于外固,既给敌军突破至此,已是成了困守之局!”

他又看向狱卒:“国相可有派人去向陶谦求援?”

“若不速,便为时晚矣。”

对于文士如此无礼,直呼徐州州牧的名讳,狱卒却是毫不意外。

毕竟连他这卑职微民都清楚,如文士这般少有才学的本地名士,身陷于此便是因为陶谦。

陶谦慕其名察举文士为茂才,却被意外拒绝,动怒之下,才命彭城国相将其监禁。

但即便如此,无论是国相还是狱官,却也对这文士以礼相待,客客气气。

没办法啊,这文士年少成名,享誉已久,更是彭城本地士林之首,实在不容怠慢。

“求援?”狱卒想了想,摇头道:“先生,贼人趁夜突袭,来的太快,当城内发觉时已直接到了内城之外,更围绕四边,俺觉得便是想求援,恐怕也出不去城啊。”

说到这里,狱卒自觉失言,毕竟文士再是有名望,如今依旧是个犯人,却不应该跟他说这么多的。

正好此时文士也陷入了出神的状态,眉头紧皱,似是在思索什么,狱卒便趁机直接溜开了。

来历不明的部曲?

突袭?

文士缓缓地坐下,通过狱卒话中的有限信息开始推敲。

“曹操与吕布交战,便是得胜,恐怕也要休养生息一番,短期内不会再犯我境。”

“而若要突袭,彭城东面是东海,若是东海失守,国相非愚忠之人,恐怕早已请降,断不会继续顽抗。”

“北面是琅琊,若自此而攻,阴平傅阳武原三城在前,便是旦夕陷落,也必会燃烽火台,点狼烟向我城示警,那外城也不至于这般轻易失守。”

文士入狱前王政尚在临淄,未曾东进,倒是不知此时琅琊已尽半陷落黄巾之手。

“便只能是从西南面的豫州而来!”

啪嗒一声,文士羽扇一合,目中神光大作,已有猜测。

“身份不明?”文士摇了摇头,挂着嘲讽似的笑容:“国相,君不至如此愚笨不堪。”

“是不敢宣之于口,示之与众吧?”

“若是让人知道攻城的乃是阳翟侯的大军,恐怕便会人人自危,军心不振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