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即大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十一章从大宋到拜占庭(1 / 3)

作品:《朕即大宋

!--go--

整个天下都关注向了西北的战事,自然是因为有强大的势力在背后推动这份舆论。

这个势力没有别人,就是学子与市民阶层。

士大夫们垄断了大量财富,剥削压榨百姓,这是大宋,或者说整个中原自古有之的弊病。

陈东在廷议上也直言,这是平息此次物议必须面对的两个方向之一。

但让如今的学生们直面士大夫,无疑是勉强了一些。

更加稳妥的方式是,学生、市民们在外部汲取营养和财富,壮大自身。积蓄实力,抹平与士大夫们的势力差距。然后厚积薄发,在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将士大夫们扫入尘埃。

同时,这也是给士大夫们一個自我革新,改头换面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儒家认死理的时候,非常迂腐固执,他们能两千年如一日的对着一本《论语》,研究论语中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每句话的一千零一种截句方式。从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从中间截取三个字、五个字如何释义。简直病态加脑子不正常。

但灵活的时候,又灵活的不可思议。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用尽一切手段满足于统治者的统治所需。

现在大宋天子逢朝议、廷议,便谈发展,涵盖农业发展,工商发展,技术发展,学术发展。

所以包括儒家士大夫在内都在讨论儒学应该如何变通,汲取其他学派之所长。

给儒家几年时间,儒家经义的主旨忽然变成“鼓励工商,其命维新”,赵桓都不会有什么惊讶。

虽然这两句话看起来,跟儒家的一贯主张南辕北辙。

其实也都是儒家的经典经义。比如“以末致财,以本守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发展嘛,本来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义删删减减,再从其他地方抄……哦,不,是借鉴一部分内容。

儒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在大宋也掀起一场“百日维新”,“靖康变法”。

关键在于统治者需要什么,儒家经典就可以重新进行释义。

在当下,“以末致财,以本守之”这一句,很显然就需要重新进行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