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红人馆 / 章节正文阅读

卷二 静物之主 53 工匠之说(1 / 2)

作品:《红人馆

三日后。

宣德大殿。

皇后统理解六宫以来,治宫有道,俭以养德,念其治宫有功,便不予深究,故贬为妃嫔,滋事不论。

另,查抄廉家房屋五千间,田地九千顷,银铺八十处,当铺九十五处,银票八千七百万两,黄金九千万两,白银五千万两,人参一千五百斤,如意两千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连诛廉家八百余人,其中颇的妾室多达六十三人,除了正房等三位夫人以外,其余均为异族人口。

此外与颇有关的主战派一干人等,该杀的杀,该罢免的罢免,朝堂肃清,另一方面主和派首领俸、禄二位大人告老还乡,如今朝堂内明争暗斗,新的格局慢慢形成。

“启禀陛下,除已伏法的廉家二十二子外,如今仍有四子下落不明,臣已让刑部下达悬赏令,相信不日便有结果。”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斩草需除根,不能放任廉家年幼一辈,若二十六子中有人图谋不轨,意欲谋反,恐危及我帝国江山。”

“老臣附议。”

“老臣附议。”

……

皇帝半躺在龙椅上,撑着头,正闭目养神,期间一言不发,贴身太监小声呼唤,皇帝不仅不言反而打起了呼噜。

“启禀陛下,今日北镇侯八百里加急。”

“念!”

皇帝装睡治国已不是一两日,大臣明了,贴身太监更是明了,睡而治国是为不理,是为拒绝。

“北境须卜灭国,恐苗疆再现!”

朝堂哗然,众人无不惊愕。

北境须卜国,由十二部落组成的庞大国家,是除帝国以外的第二大强国,须卜人擅骑射,马术尤为精湛,须卜铁骑闻名天下,然须卜最厉害的却不是骑兵,而是兵器制造,让无数国家望其项背。

先帝时期,帝国与须卜边境时有冲突发生,小规模的战争也打过数次,双方不分胜负,为了稳固帝国江山,才有了后来永宁公主与须卜王子的联姻。

然如此强大的须卜国竟然在几天之内灭国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令人匪夷所思,惊恐万分的呢。

“苗疆在几十年前不就覆灭了吗?如今怎会再现?”

“苗疆再现不是好征兆。”

“苗疆灭须卜国,难道是为了复仇?”

苗疆二字意味着恐惧,意味着杀戮,意味着蹂躏。

“传,北镇侯梁世卿即日进京面圣!”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北镇侯大人断不可离开北宁城,若是让北境诸国知晓,定会瞧准时机攻打北宁。”

“陛下,文大人所言极是,北镇侯大人不可离宁,望陛下三思。”

众大臣齐言,“望陛下三思。”

皇帝直了直身子,双手负后,“众卿可知为何北宁城能坐拥北境,坚若磐石,成为帝国北境之壁垒。”

“北镇侯大人武功盖世,旗下三字营更是骁勇善战,战无不胜,他爱民如子,深得民心……”

皇帝微微一笑,淡淡道:“天字榜前十的杀手,须卜尽占其二,论武梁世卿远不能及,北境须卜、让季哪一个不是爱民如子的明君,比起臣子爱民不如国王爱民,更不如天子爱民,这一点梁世卿也比不过。”

大臣各抒己见但都被皇帝一一回绝,堵住了悠悠众口。

诗仙立于一侧,低首不言,好似睡着一般。

“老师有何高见?”

诗仙如梦初醒,拱手上前,悠悠然道:“陛下老臣以为,方才各位大人所言皆是对北镇侯的夸赞之词,确为事实,但亦是北镇侯分内之事,若真言北宁城固若金汤之秘,老臣以为徐家夫人当属首功。”

显然针对诗仙的言论有人不服,“区区一介女流何以锻刀铸剑?如何能握锤锻铁?不过是江湖传言罢了。”

诗仙拱手敬天,“陛下大兴诗会,允女子入学,意在罢黜男女偏见,尔口中的一介女流是弃陛下的皇恩于不顾,还是视女子为草芥?”

那大臣闻言,磕首拜上,嘴里直道冤枉,直表忠心,皇帝不言,一手托腮盯着龙案上的锦盒。

贴身太监打开龙案上的锦盒,一把青龙盘旋的金色宝剑赫然而现,剑鞘遍布龙鳞,龙首则置于剑柄末端,金环依附,宛若金龙附环。

皇帝拔剑顿时一道金光闪过,锋利的剑鸣划破大殿,震耳欲聋,仿佛出现了龙吟,“众卿可识得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