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1 / 2)

作品:《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武器部队成立了,最初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指挥官是一名叫康明的陆军中校,一个很沉稳的人。部队的代号为“晨光”,这名字是我和林云想出来的,第一次激发球状闪电是我们终生难忘的时刻,当时那个球状闪电将周围的一片薄云映成了红色,仿佛一次微型的日出。

晨光部队立刻开始了紧张的训练,训练的核心内容就是实弹打靶。为了尽可能地接近实战条件,训练一般都在露天进行,但必须在阴天进行,以防卫星侦察。由于这个原因,几个靶场都选在多雨少晴的南方,训练点不断在它们之间转移。

在这些靶场上,飞行着一串串雷球机关枪发射的球状闪电,它们或成一条直线或成扇形向目标飞去。它们在飞行中发出的声音,像凄厉的号角,又像一阵扫过原野的狂风。雷球爆炸声十分奇怪,没有方向性,仿佛来自整个空间,有时甚至如同来自你的体内!

这天,我们随晨光部队刚转移一个新的靶场,丁仪来了,他负责理论研究,这里本来没有他什么事的。

“我来指出你们可能陷入的一个误区,并向你们展示一个奇观。”丁仪说。

部队在进行实弹射击的准备时,丁仪问我们:“平时,你们常进行哲学思考吗?”

“我很少。”我回答。

“我没有。”林云回答。

丁仪看了林云一眼,“不奇怪,女人嘛。”在林云瞪了他一眼后又说,“没关系的,今天将强迫你们进行哲学思考。”

我四下看看,阴云下的靶场是一片潮湿的林中空地,空地的另一端有几个作为靶标的临时建筑和废旧车辆,实在看不出这里将会与哲学发生什么关系。穿着迷彩服的康中校走过来,问丁仪对这次射击的要求。

“很简单,第一,关闭现场的一切监视设备;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射击时在瞄准目标后闭上双眼,包括指挥官在内的所有人,都闭上眼睛,听到我的指令后再睁开。”

“这……我能问为什么吗?”

“我会解释的。中校,我现要问您一个问题,在这个距离上你们发射的球状闪电对目标的命中率是多少?”

“几乎是百分之百,教授。因为雷球不受气流的影响,加速后的轨迹很稳定。”

“很好,开始吧。记住,瞄准后所有人都闭上眼睛!”

当听到“瞄准好”的喊话后,我闭上了双眼,很快听到雷球加速导轨上激发电弧发出的噼啪声,让人起鸡皮疙瘩。紧接着,球状闪电的呼啸声响了起来,我感觉那些雷球仿佛是射向自己,头皮一阵发紧,但还是克制着自己没有睁开眼睛。

“好了,大家可以睁开眼睛了。”丁仪说,同时被球状闪电爆炸时产生的臭氧呛得咳嗽起来。

我睁开眼睛,感到一阵短暂的眩晕,在对讲机中听到报靶员的声音:“发射十发,命中:一,脱靶:九。”接着听到他小声说,“邪门了!”我看到,有几名士兵正在扑灭靶标附近被脱靶的球状闪电引燃的野草。

“怎么搞的?”康中校责问雷球武器后面的射手,“不是让你睁着眼瞄准好再闭上眼吗?”

“我是那样做的,瞄准绝对正确!”那名上士说。

“那……检查武器!”

“不用了,武器和射手的操作没问题。”丁仪一摆手说,“不要忘了,球状闪电是一个电子。”

“你是说,它呈现量子效应?”我问。

丁仪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当有观察者的时候,它们的状态坍缩为一个确定值,这个值与我们在宏观世界的经验相符,所以它们击中了目标;但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它们呈量子态,它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其位置只能用概率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排球状闪电实际上是以一团电子云的形态存在的,这是一团概率云,击中目标的位置只占很小的概率。”

“您是说,雷球打不中目标是因我们没看它?”中校难以置信地问。

“正是这样,是奇观吧?”

“这也太……唯心了。”林云迷惑地摇摇头。

“看,哲学了吧,女人迫不得已也会哲学的。”丁仪冲我使个怪眼色,然后对林云说,“别在哲学上教训我。”

“是,我没资格,要是每个人都有你那么终极的思想,那世界太可怕了。”林云耸耸肩说。

“你不会不知道一点儿量子力学原理吧。”丁仪问。

“是,我知道,还不是一点儿,但……”

“但没想到在宏观世界看到它,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