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当代史 2(1 / 4)

作品:《超值金版-世界历史1000问

第五篇当代史2

存在主义哲学的演变情况如何?

存在主义哲学是流行于20世纪西方的哲学流派,它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创始人是克尔凯郭尔一战后在德国获得发展,代表人物萨特、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他们认为,人与生存环境相脱节,处于孤独与痛苦中,而摆脱这种局面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死亡,要么皈依上帝”。

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应该是研究个人的主观“存在”,这里的“存在”是指“意义之在”,而人的存在本质上指“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同存在的具体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他还注重“此在”之“此”(时间空间、社会历史)作为人生存在基本结构机制对人的自由的限制,二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又分为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其中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萨特。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的哲学,他把“存在”“自我”这个人人都要面对,都要思考的哲学意念引入文学,综观他的哲学论述,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主要是由“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这三大论题组成。

何谓法塔赫?

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属的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简称“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是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对应的阿拉伯语词首音节的汉译形式。

法塔赫1959年在科威特正式建立,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流派别,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承认和支持,在2006年前一直处于执政党地位。

1963年在阿尔及利亚设立第一个办事处,1965年1月1日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山区首次发动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

到1968年已发展为一支主要的巴勒斯坦军队。

法塔赫控制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机构、大部分群众团体和驻外代表机构。

伊朗白色革命是谁发动的?

“白色革命”是伊朗国王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

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发动的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

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

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

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

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

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

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

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

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

修改选举法,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

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

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

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何谓艾森豪威尔主义?

艾森豪威尔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对中东的政策纲领,又称杜勒斯—艾森豪威尔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