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浦城章氏(2 / 4)

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日后新党的得力干将,王安石的亲密战友吕惠卿(虽然后来两人交恶),以及那位留下‘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铁血宰相章惇。

这一榜中,出了三位唐宋八大家,出了理学集大成者程颢、程颐两兄弟,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

吕惠卿、章惇、曾布的名头虽然不及以上几人,但他们三人皆官至宰相,为一时名臣。

另外,还出了一位为北宋拓边两千余里的儒将王韶,拓边两千余里,也是北宋立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

而章衡能够力压苏轼一众等人,独占鳌头,绝不是单单靠运气。

他本人的才华很重要,浦城章氏的家风同样也很重要。

这一榜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状元章衡是章惇的侄子,章惇因为耻于排名位列后辈之下,直接放弃了进士的身份。

两年后,时年二十五岁的章惇又一次参加科举,再次进士及第。

虽然浦城章氏世代有进士,但此时的浦城章氏只是南方一地的望族,还没有成为名满天下的名门望族。

浦城章氏能够取得日后的成就,章得象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位人物。

章得象是咸平五年(1002)的进士,王曾、王随、韩亿和他皆是同年,得益于表哥杨亿的关系,章得象和寇准一系的人也多有交往。

最近这段时间,因为更易榷茶之法,京中闹得沸沸扬扬的,章得象官至权度支判官,又不是丁谓一系的人。

所以,他便被丁谓等人派到了外地采风。

兜兜转转一个多月的时间,章得象的使命基本完成,回京的路上,他特地绕了个道,转道西京,前来看望寇准。

章得象进士及第后,初授大理寺评事,出任邵武归化县知县,后历任信州玉山县知县,衮州观察判官事,出知台州、南雄州(今广东南雄)等地。

任地方官十余年,章得象得表哥杨亿推荐,奉诏应试,自此转为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