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敲定(2 / 5)

作品:《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好在寇准平时保养的还不错,问题应该不大,如果能够得到妥善医治,再活上个五六年,估计不是问题。

“是。”

刘茂勤连忙应声称是。

听到这话,寇准努了努嘴,想要说点什么,最后却又把话咽了回去,官家毕竟是一片好心,没必要僵着。

接下来,李杰又和寇准闲聊了一会洛阳的近况,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应天书院的神童张方平。

“寇老少年时亦有神童之称,七岁便做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即便放眼百年,此诗亦是有名的佳作。”

“不过是年少时期的拙作,当不起官家如此盛赞。”

寇准微微一笑,竟然难得的谦虚起来。

“正如官家所言,诗词不过是小道,尤其是科举中的诗词,皆是些堆砌之文,于国无益,于人亦无益。”

一般而言,科举中的诗词多是以歌功颂德为主,似盛德、昭圣之类的字眼,重复度极高。

除了此类应举诗,剩下的要么是‘劝学’,要么是歌颂‘科举制度’。

总而言之,科举中的诗词是有明确规定的,极少有人在科举中以诗言志。

毕竟,这么做的风险太大。

其实,如今士林中已经有人呼吁改变这一风向,但奈何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仍旧拥护辞赋取士。

自唐以来,数百年间,科举都是这样。

唐宋为何涌现出大量的诗人,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