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无助(3 / 3)

作品:《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毕竟他的灵魂始终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

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

有些事,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有些事,他知道自己怎么也无法接受。

想到这儿,杨帆心情郁结的叹了口气:“唉,那清河崔氏满门老少妇孺有何罪?他们为何要因为一个人的错误选择而付出生命和自由的代价,未免太过残忍了!”

这种连坐之法,杨帆确实看不惯。

崔氏的主事人有罪,那怕直接凌迟处死,杨帆都没有任何意见。

既然做了就得付出代价,这是古今如一的道理。

在杨帆的思想里,还是后世那种“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思维。

他很难接受一个人犯罪,却要全族跟着遭殃的结果。

清河崔氏那些深闺女卷、蹒跚学步的孺子何其无辜。

他们却要为了家主的一次错误选择凭白搭上性命?

见杨帆愤愤不平的样子,武媚娘却认为李二陛下的处置并没有问题。

“郎君,既然那些妇孺老少是崔家一员,那么,家主犯错,他们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让他们是一个家族的人呢?”

“既然是一个家族的事,那么就得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妾身认为没有什么不妥。”

对于武媚娘的解释,杨帆只能苦笑。

只因为他们是家族中的一员,就要承受相同的罪责,这也太残忍了。

当然,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他不认为自己能够让武媚娘明白。

毕竟,世界观不同,解释再多也没用。

若是眼睁睁的看着清河崔氏满门都要被杀头,杨帆心里怎么也舒服不起来。

或多或少,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

若是没有把王元权招供的内容上奏给李二陛下。

清河崔氏受到的惩罚不可能这么重。

杨帆心情复杂,更加没有睡意。

只得让武媚娘先休息,而他则起身来到了书房。

有些事情杨帆不得不去做,不然,必成他的心魔。

……

第二天,散朝以后,杨帆单独在太极殿求见李二陛下。

“你说什么?让朕敕免清河崔氏女卷和幼童的罪行?”

李二陛下坐在龙椅上,一边批奏折,一边听杨帆的请奏,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这个杨帆是傻子么?

清河崔家既然敢联合李承功想造反,就应该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虽然他们还没开始就已经暴露,但有些事情一点也不能碰。

清河崔氏看上去似乎很惨,但这就是政治斗争。

清河崔氏的举措已然触犯了《大唐律》的谋逆之罪,全族连坐是律法规定的,男丁全部斩首,女卷充入教坊司。

更何况,李二陛下连自己的侄子都不留,怎么可能放过清河崔氏这个共犯。

于是乎,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的奏折,脸色阴沉的喝道:

“别人不清楚来求情朕情有可原,可你明明清楚他们犯的是谋逆之罪,为何还要为他们求情?简直是胡闹。”

“自古以来,谋逆之罪便是连坐,乃是祖宗之法,既然有罪,全族连坐,这有何不妥?你勿需再说。”

李二陛下很看好杨帆的才华和能力。

但每当这小子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时候,他都会觉得很烦。

因为这小子总会给他找麻烦。

杨帆并没有退缩,而是态度诚恳的说道:“陛下,律法虽大,可人情却是法之基础,祖宗之法,岂能传之万世而符合时宜?”

“如今时过境迁,自然要不断的改进国家的律法,再强盛的帝国,亦不能抱着祖宗法度墨守成规,而是应该保持进取之心,与时俱进!”

世事若墨守成规,那岂不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二陛下虽然觉得杨帆的话并不是全无道理。

最起码进取心还是要有的,他就是心心念念的想着征服高句丽,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

可谋逆之罪必须严惩,否则其他人必将争相效彷。

所以李二陛下对杨帆的妇人之仁有些不爽,大怒道:“莫要说这些歪理邪说,赶紧去火器监报道,把火枪和轰天雷造出来才是你份内之事,其他的莫要多管!”

杨帆沉默了。

尽管知道自己今天可能是多此一举,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试一试。

毕竟在他的意识里,李二陛下与其它帝王不一样。

但他知道自己错了。

帝王就是帝王,或许因为能力、性格而有所差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

他们不会去管合不合时代的发展,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统治是否能够安稳。

走出太极殿,杨帆心情有些压抑,不由让他生出了一种无助的颓败。

不禁在想,若自己是皇帝就好了,起码可以大力推行自己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