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夫为佞臣 / 章节正文阅读

大魏官制解释以及官职人员名单列表(1 / 3)

作品:《夫为佞臣

大魏官制设定

*,与太尉一同统领政务。

宁铮权势滔天,又在太子之下设(辅政王)——

封王分级:代王、郡王(本文中的代王的王侯级别比大王的级别高)

爵位排列:公、侯、伯、子、男

一、大魏中央官制:

(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大魏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在太傅以及三公之上设立了东府司,直接掌管御史台,与少府分权掌管尚书台,是中央最有力的监察与参政机构,可与三公及太傅论政。)

——

东府司主司——位比三公

东府司是太祖魏平帝于建武中元四年组建的中央监察与参政机构,东府司主司是皇帝亲自任命,主司手握大权,地位与录尚书事的太尉不相上下。

直接掌管御史台(御史台官职解释:掌管宫廷所藏图籍秘书、文书律令等档案,监察、弹劾百官,复查疑狱。长官为御史中丞,属官有治书侍御史,掌复核疑狱;侍御史十五人,分掌令、印、供、尉马、乘五曹,监察举劾百官;兰台令史,掌管章奏文书印工。)

与少府分权掌管尚书台,参与朝政。

可独权审查重大疑案的卷宗,重新调查,以弹劾百官为职。

重要属官:黄门侍郎——主要职责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公事处理的往来传达,归属东府司管理,是主司属官,但直接听命与皇帝,有监察主司之权。

——*内侍总管:小黄门,宫内仆侍的管理者

太傅——上公

大魏讲求经术,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太傅借此向太子灌输自己的政治理念。太傅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作为辅弼官,在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太傅所属官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官职解释)——长史为太傅府群吏之长,掌章奏、顾问。——

掾属二十四人——(官职解释)是比较高级的属吏,分曹办事。

令史、御属各二十二人——(官职解释)是比较低级的吏员,办理文书、车马等琐事。

太尉

负责全国军官的考核,每岁末,评定等次,上奏皇帝,作为军官升迁、降调的依据,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太尉的主要参政途径就是与司徒、司空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太尉除非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并没有决定政务的职权。

太尉府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总管各曹事务。

各曹掾、史、属共二十四人。

(在诸曹中:

西曹负责太尉府官吏的任免

东曹负责二千石的迁调

户曹负责户籍、祭祀、农桑

奏曹负责奏议

辞曹负责审理案件,接受上诉

法曹负责驿站事务

尉曹负责士卒和囚犯的征调、运输事务

贼曹负责缉拿盗贼

决曹负责裁决刑法

兵曹负责军事事务

金曹负责货币与盐铁事务

仓曹负责国家仓库事务

此外,还有黄阁,主簿,是阁下诸吏的长官。另有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阁下令史负责太尉的仪仗执事;记室令史负责太尉府的奏章等各种文书的管理;门令史负责太尉府门卫。其他令史分隶诸曹,办理文书事务。

太尉的管辖范围非常广,但那都是名义上的东西,太尉诸曹所领事务,或受制于尚书台,或仅仅为文牍往来,本身并没有可否之权,而且太尉对本府诸曹事务并没有实际节制的权力。)

司徒

负责人民教化,掌礼仪诸事。与太尉、司空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掌人民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属吏有长史一人,秩千石。

掾属三十一人。

司空

置司空官,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等事务。与太尉、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