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790章 在宫中(3 / 5)

作品:《大明元辅

这一点却有些奇怪,李成梁是个武将,他是辽东总兵,我回来不回来跟他有什么关系?我又不可能去做这个辽东总兵。

虽说辽东总兵论品衔那是比自己这个五品闲官牛逼多了,可是现在却是大明万历朝,别说区区一个辽东总兵了,就算如今大明北疆双璧——蓟辽两个总兵绑在一块儿(还有一个蓟镇总兵戚继光),在朝野中也远不如他高务实这个五品闲官值钱。

翰林清贵,天上神仙,此时的文官就是这么自信。

高务实出了文华殿,有小黄门立刻跑来参见,客客气气恭喜了一番,然后道:“高侍中,元辅有请。”

侍中,是此时对左右庶子的敬称。不过这个得解释一下,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而唐宋该职得以沿置,元以后才废止。譬如在唐朝时,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与中书令、尚书令并列(尚书令因为李世民做过,后不设,以左右仆射为首),地位崇高之极,权力也大,能封驳皇帝圣旨。

甚至唐朝的圣旨格式都不是后世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明式风格”,唐朝圣旨开头的两个字是“门下”,意思是这道圣旨是经过门下省认可了的,具备法律效力——换言之,没有门下省认可,这圣旨就是所谓的“中旨”,在唐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下面的人可以抗旨不遵。

但是高务实这个左庶子为何被称为侍中呢,差得也太远了吧?

这事儿有原委,侍中这个职务是秦朝始置,当时只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时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其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这才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开始相当于宰相。

而左庶子呢,原先叫“太子庶子”,古时是“天子庶子之官”,掌教导诸侯卿大夫之庶子。庶子即众子之意。有大事则帅众子为太子所用。因此秦汉以来,都以庶子为太子宫官之一。

到秦时,置中庶子。西汉也有庶子,员五人,为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东汉有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为太子少府的属官。其性质与皇帝左右的侍中相似,古籍记载也都说“职如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