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2 / 3)

作品:《大明元辅

高务实便道:“崇斋兄方才说,先以辽河防线阻敌,挫其锋锐,这个思路很好,不过咱们却未必要等到他们‘三而竭’之后再动手,而是可以想法子设个套,扬长避短,引他们自己来送死。”

马栋听得一愣,然后马上精神起来,知道这下子应该就到了父亲跟他说的“高兵宪善设套”的关键上了。

“还请兵宪指点!”他立刻说道。

“议论军务,谈什么指点,我等互相印证一下也就是了。”高务实笑了笑道:“方才我跟二位提及京华在辽河之上的炮船,崇斋兄似乎更多的倾向于用他们来防守,其实我以为未必要如此保守,水师是应该更多充当进攻力量的。”

马栋呆了一呆,诧异道:“可水师上不了岸啊,怎么进攻这些鞑子?”

这下子,马芳又忍不住骂道:“呆头呆脑!刚才兵宪不是说了吗,‘设套’、‘扬长避短’、‘引他们自己来送死’!你是没长耳朵还是这个年纪就开始耳背了?”

马栋这才想起刚才高务实的确这么说了,一下子又脸色发红,表情窘迫起来。

高务实倒是伸手拦住了还要继续教训儿子的马芳,笑道:“都督且请息怒,北人用船远少于南人,对于水军之用不甚熟稔,这也是人之常情,非独崇斋兄如此,晚生没去广西、安南之前,甚至不知道坐水驿比坐马驿舒服那么多呢!”

高务实把自己扯了进来,马芳就不好再批评了,只好强压火气,对高务实拱手道:“唉,犬子愚钝,今后还望兵宪多多提点教训,要不然老朽将来死了,怕是到九泉底下还得为他们担心。”

高务实忙说不至于,又劝了几句,这才道:“不知崇斋兄是否注意到,京华的船队虽然说起来在辽河流域算是最强的水上力量了,但其实真正的炮船也就三十多艘……这意味着,京华其实也不可能真正把几百里辽河全面封锁,那是根本办不到的,别说三十多艘了,就算三百艘也未见得足够。”

其实真有三百艘炮船,光是辽南这段的防线,布置起来还真够了,不过高务实这么说是有其他用意——反正马家父子都是骑将,水师方面根本不懂,还不是他怎么说就怎么信?

马栋一愣,还以为自己之前的计划这就出了漏洞,因为按照这个说法,辽河防线岂不是守不住吗?

因此马栋一听就急了,忙问道:“啊?那该怎生是好?要不,咱们就守几个重要渡口什么的?”

你可能是演义看多了,真以为只有渡口才能过河。就算人家《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里头,袁绍南下非得有个渡口,那也是因为袁军本身也是以步兵为主,而且数量十分庞大,其南下作战携带了大量的粮草辎重,所以没有渡口的话运力就不够,容易被曹操来个半渡而击。

可图们和炒花不同啊,这些蒙古骑兵南下,带的物资基本全在马上,辎重?那是啥玩意?

而且他们的兵力说起来不算特别多,蒙古人虽然生产力不高,但他们要是连皮筏子都不会扎,两三百年前是怎么横扫天下的?不说他们征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抢夺了很多工匠之后,最起码一开始起兵的时候,他们总不能遇到河流就不打了吧?

实际上,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人对此就有办法解决:他们每个人不仅都带有备用的弓弦,还带有蜡和针线以供修理装备。而这些装备都装在一个专用的皮囊内,这个皮囊在渡河时可以充气。

充气的皮囊单独使用,可以应付简单的浅水河流泅渡,如果是较深较宽的大河,则把这些皮囊系在一起,再就地取材做成皮筏子来渡河。

辽河下游段当然是“较深较宽”的大河了,所以蒙古人想要渡河需要做成皮筏子,但他们并不需要什么渡口——除非抢到了足够的汉人渡船。

高务实稍稍解释了两句,马栋才知道自己又闹了笑话,连忙红着脸闭嘴了。

马芳本来想骂他连藏拙都不会,但话到嘴边,忽然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多学点东西也好,于是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