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2 / 3)

作品:《大明元辅

高务实不愿意现在受爵赏,是因为他怕影响到朝廷稳定,继而影响到接下来的灭元之战,因此宁可主动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王家屏不同意高务实现在受爵赏,则是担心灭元之战顺利之后,高务实会出现功高盖主、赏无可赏的“亢龙有悔”之势,于君于臣都很不利,更不利于朝廷与天下。

两人的出发点固然不同,但都是“一心为公”,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这就尤其难得了。

当然,朱翊钧自己倒并不相信什么功高盖主——再高的功也盖不了主!这个道理早在十几年前高务实就曾经和朱翊钧解释过,朱翊钧是完全同意的。

当时,高务实给朱翊钧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王翦,一个是郭子仪。

一个是帮始皇帝征战天下、横扫六合;一个是助李唐平定安史、还都旧京。要说盖世奇功,这两人都可以称得上。

公元前236年,王翦率领军队仅用十八天攻占赵国,还攻占了其他九个城市。公元前222年,他再次攻击赵,并会见了赵将军李牧。二人相持了一年多,李牧被王翦的反间计除去了,王翦成功的拿下了赵国。

起初,荆轲行刺秦王未遂,嬴政以此派王翦出兵燕国。王翦不答应,他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公元前225年,在王翦的指挥下,秦军终于打败了楚军。公元前222年,嬴政统一了诸侯。

天下终于一统,王翦自然功不可没。但是王翦并不自在,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地位太高,无法升职,赏无可赏。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他害怕皇帝会害怕自己,所以他请求皇帝,希望回家种田。

王翦对始皇帝说,我已经年老了,渴望乡下的田园生活,想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始皇帝毕竟是始皇帝,他根本没有吃这一套,直接拒绝。英明如嬴政,岂会不知王翦这样做的心思。不过,嬴政才不会怕王翦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毕竟秦国的兵权还是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此,即使在六国统一之后,他将来也会使用王翦。

于是在拒绝王翦之后,为了安抚他,始皇帝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你留下,我不会杀了你。”

王翦是不是放心没人知道,但皇帝的态度却已经足够明确,因此王翦此后不再提出回乡的要求,结果也安稳地过完了一生。16

高务实当时和朱翊钧论史,讲到此处时尤其强调了始皇帝的胸襟气魄,并告诉皇帝:天下之至尊,自当有海涵天下之雅量。

朱翊钧深以为然,并从此以这样的雅量要求自己。这是高务实带来的变化,也是朱翊钧本身个性之使然——历史上的朱翊钧就敢于放权,这一点此前早已多次说明。

如果说王翦的例子,重点在于始皇帝的雅量,那么郭子仪的例子,则是站在臣子这一面来说给朱翊钧知晓的。

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副宰相”兼兵部尚书。收复长安后,加司徒官衔,封代国公。公元758年,进位中书令,成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郭子仪又因功进封汾阳郡王。公元779年,郭子仪被皇帝尊称为“尚父”,再加太尉官衔。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朝廷赠太师官衔,谥号“忠武”(武臣极谥,等同文正)。并且后世史书赞曰:“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

武则天当权时期,为了消除反对者,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全部换上了亲信。武则天这些亲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进而大唐帝国使得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鉴于边防压力剧增,武则天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武科,用以选拔人才,来充实军队,稳定边防。

郭子仪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就起始于武则天时期的武举第一名(当时武举不称状元)。

郭子仪出生于华州郑县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因为家道中落,所以郭子仪没有参加文科,而是参加了武科。成为“武状元”后,郭子仪以左卫长史的身份前往单于都护府任职。经过多年的磨砺,郭子仪积功成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之后,因为上司嫉妒,郭子仪被闲置,一直未得重用。闲置的生活养成了郭子仪宠辱不惊、恢弘大度的性格。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郭子仪在天德军使、九原太守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帝国外重内轻、承平日久的问题完全爆发出来。因为安禄山身兼河东节度使、控制了河东道北部,对北都太原构成严重威胁。大唐帝国中枢慌忙之中想起了被闲置多年的郭子仪,于是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全力解除安禄山对太原的威胁。

郭子仪没有辜负朝廷对他的期望,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河东。收复河东失地后,便开始着手收复河北失地。安禄山在河北经营多年,势力比较稳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这些胡人全力支持安禄山,使得郭子仪收复河北的计划困难重重。

此时,颜真卿兄弟在河北常山郡起兵反抗安禄山,一时间河北十七个郡县响应,形势大好。面对如此大好形势,郭子仪抓住机会,深入河北,重创安史叛军,一时间威震天下。

就在郭子仪威震天下、即将剿灭叛军的时候,唐肃宗听信谗言,强令郭子仪停止进攻。郭子仪停止进攻后,安史叛军立刻抓住机会进行喘息,形势开始逆转。偏偏唐肃宗还派出太监前期监军,用以牵制郭子仪。

此外,肃宗还任由太监胡乱指挥,造成唐军重大损失。在这种恶劣的形式下,郭子仪忍辱负重,先是惨淡经营,进而收复了长安、洛阳两京,接着与李光弼通力合作,最终彻底击败安史叛军,恢复了大唐天下。

安史之乱平定后,鉴于郭子仪功劳太大,对皇权构成威胁,唐代宗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郭子仪对此毫无怨言,并坦然接受。郭子仪平淡的表现打消了唐代宗对他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