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70章 北伐(八)(3 / 5)

作品:《大明元辅

伴随着这种变化,个体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将领的作用是在后方运筹帷幄,而不是冲锋陷阵,而随着知识的普及,名将的奇谋也越来越不常见。作为名将中的名将,戚继光有别于中国过往名将的一个最大不同,归根结底就是他建军的目标不同,他希望他所组建和训练的军队是一支不论交给谁指挥都能打胜仗的军队。

名将指挥固然好,普通将领去指挥也不至于糟糕,这就是他练兵的中心思想和核心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在装备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士兵整体的意志和执行力,实际上就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军事外行通常认为,当滑膛枪出现之后,冷兵器立即变得不堪一击。但实际上,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滑膛枪的射击精度和重复射击速度相当不给力,火枪队的战斗力非常堪忧,只有密集队列集体一致行动造成了密集发射,才能造成可观的杀伤。

这就要求火枪兵在看清对方前列士兵的睫毛,耳边子弹呼啸而过,身边队友不断中枪倒下的情况下,还必须能够克服心理的一切恐惧,排成队列有条不紊的射击。

在这个阶段,军纪压倒其他一切要素,成为各国军队反复强调的重中之重,并通过严酷的训练中贯彻下去,印到每个士兵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掌握先进热武器的大明火器部队无法抵御使用冷兵器的八旗骑兵攻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明军虽然拥有大量火器,但是军纪根本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清军实战中的经历,也使得鞑清统治者对于火器的威力造成了很大的误解——当然鞑清早期的时候,他们对于火炮其实还是很重视的。

在鸦片战争中,绝大多数清军在入侵的英军面前一触即溃,早年很多人认为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但实际上,即使让清军拿着跟英军一样的武器,胜利的一方毫无疑问仍然是英军。

这个时代作战的秘诀就是比谁的神经坚韧,谁能忍到最后,在最合适的时机抢先发动一次震撼的齐射,谁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作战双方无论哪一方的求生本能压过纪律,哪一方就会失败。

高务实为明军制定的火器部队作战操典就是以近代英军的操典为蓝本的,他将作战部分分为八个步骤,在禁卫军和九边全面推广——当然,他影响不到的某些军队就不清楚到底有没有照办了。

这八个步骤是:一,编成线列;二,士兵们听从号令装填枪;三,维持线形阵行军接近敌阵;四,与敌阵距离约三十五丈(105米)处,减缓行军速度;五,与敌阵距离约二十丈(60米)处停止;六,听从号令用火枪对准敌阵;七,每列向敌阵一齐射击、退回后列、再装填、直到后续两列射击完再一齐射击,如此反复;八,当敌阵失利陷入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刺刀冲锋。

这一作战操典在高务实亲自领兵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前一次辽北之战则是首次在高务实不曾亲自指挥的情况下取得丰厚战果——虽然察哈尔也宣布他们是胜者,但大明方面有首级作证,因此朝廷认可了高务实的步兵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