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上古泰皇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2章 前尘往事之玉不离身9(1 / 2)

作品:《上古泰皇

初时的乐不思蜀,如今却是满满的忧虑。他们的一举一动完全被监视起来了,无论是去哪里都有车驾与侍女随行。忍门的诸人明白,越国的大军不日便将踏入吴地,而他们的任务依旧是搁置着,无法实施。联系不到其他三方殿的死士又与外界隔绝消息,甚至搞不清越国当下的形势,他们似乎被吴越两方同时遗忘了。

越国出兵了吗?

吴王宫为何仍未传召?

要不要提前行动?

这些天,豫让绞尽脑汁与矮子讨论了多种将吴王妃带出王宫的想法。二人反复推演,得到的结果,皆是不可行。

原本的计划是与此处潜伏的间人先行联系,在收到入宫的通知后,将消息传递出去。两面行动的步调一致,豫让才可带领倡优入宫献艺。献艺结束后,吴王妃会召见诸人当中的几名女子佯装叙旧,再趁机乔装混在其中,一同出宫。

营救西施只有一次机会,且时机须把握的恰到好处,必须赶在越国出兵之前。没有这样的先决条件,即便把人带出宫来,也逃不出吴军的追捕。

评估了己方的战力,硬闯吴王宫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豫让更不敢冒着暴露间人的风险,在没收到任何确切的消息前与其联系。他只得先拆解营救的步骤,反复推敲,做到万无一失。

豫让是领队,他的任务便是带领诸人入宫并保护西施安全抵达宫门。而矮子与胖子则作为保险负责在宫门外接应。只有出了宫,再放弃车马才能逃避守城士卒的检查。

可问题来了。一行人大多身有残疾,十分显眼。若是徒步逃回越国,需四天的脚程。即便夜行昼伏,避开沿途的鄙野,但湖城与槜李的官道及商道,自西向东如同数道铁网拦住了归途。想要在林立的馆驿与奔流不息的商队中不被发现横穿而过,根本是不可能的。

焦虑的心情直至午膳结束,太宰府终于派人来通知他们,明日一早入宫献艺。豫让这才松了口气,于是他以置办行头为由,接触了潜伏在姑苏城内的间人。一条惊天的好消息,让他对此次行动多出了几分把握。

“吴王赴黄池之盟,如今姑苏城内兵力空虚。”

“帮我在城北外准备些兵刃与车马,人带出来后,我们会由陆路北上。”

“莫非...您是打算绕过太湖,西行借道楚国?”

“正是如此。”

豫让估算了行程与夫差的归期,吴人封锁南境堵截他们的可能性最大。北上沿太湖绕行,西去楚地,方为上策。

回到太湖别院,已是黄昏。为了将细节再做确认,豫让命矮子与越琴在晚间到自己房中,再行商榷一番。

由于此次来吴,豫让是作为领队兼护卫,所以随身带着兵刃,亦不会遭吴人怀疑。而其余人中,除了越琴的古琴内暗藏着两把剑外,皆是徒手。万一在宫中发生意外与吴人缠斗起来。确保西施的安全已是不易,随行之人恐无活路。

于是,豫让提议将队伍中身体健全的男子全部留在王宫外配合矮子行动。明日入宫献艺的人一走,矮子便带着负责接应的人离开别院与那间人联络,确保大伙的退路无忧。当然,越姜也被豫让一并托付给了矮子。

谁知,发生了分歧。矮子不但不同意,还坚持要与诸人一同入宫。

这些时日,为了想出个妥善的计划令得豫让甚是糟心,偏偏又在这关键的时刻,自诩聪明的矮子既不出力又不服从。豫让立时便火了。

“你若入宫,那胖子谁来管?万一生变,你不在外面接应,胖子又岂会打开宫门?”

矮子不说话,却是坚持己见。

豫让瞅了眼身旁正在抚琴的越琴,琴声戛然而止。

三人的密会是以士族风雅掩人耳目。别院的下人听到琴声会以为他们因太宰召见,明日入宫而庆祝。因此也不会生疑。

女子望了望窗外,回过头微笑道:

“我去拿些酒食。”

越琴此举或许是不愿看到他们争执,毕竟女子听不见,更是没法劝。

待到越琴离开,豫让压低着声音,苦口婆心的劝道:

“我是什长。你必须听我的。我知道你担心越琴。我会把她活着带出来的。”

矮子望着豫让,一张讨喜的娃娃脸满是苦涩。

“我不看着她,心里不安,让我去吧。”

话音满是乞求之意,豫让拍了拍矮子小小的肩膀。

“你喜欢她,我知道。放心!我豫让说到做到。”

矮子坚持己见,仍旧是不妥协。

“我没求过你什么。这次...求你...让我去吧。”

“你不信我?”

“没有。”

豫让扮演起知心大哥的角色,继续开导对方。

“难不成你要逼我发誓吗?你我都清楚,你若离开了胖子,万一有变又当如何自保?越姜需要你照顾,就当是帮我...”

直至听见门口有侍女轻声告退,豫让这才停了下来。

“奴婢告退!”

过了片刻,屋门被推开。越琴端着酒食来到了二人身旁。女子将桌案上自己的古琴放在身后。随后,像府中的侍女那般为二人布菜、斟酒。

豫让端起酒爵,冲着矮子使了个眼色,说道:

“都是袍泽兄弟,干了这爵酒。我越让绝不食言,不负兄弟。”

越琴皱了皱眉。她将身后摆放在地上的古琴端起,用衣袖小心翼翼的擦拭着古琴下的燕足与护轸上的灰尘。

矮子犹豫了片刻,双手捧起酒爵与之对饮。

“吱呀”一声,屋门忽然被人推开了。与此同时,女子的惊叫声陡然传来。

“别喝!有毒。”

豫让下意识的丢下酒杯便去拔剑。手中的剑锋本能的刺向越琴的脖颈。越琴则比他更快。古琴下方的护轸猛地被女子拉开。两柄长剑如电芒般直击豫让的胸口与矮子的咽喉。

豫让的剑锋距女子脖颈仍有两寸之时陡然停住。他知道若是再不收手,结果只会是两死一伤的局面。豫让不愿拿矮子的性命冒险。笃定越琴不会与他们同归于尽。果不其然,两点寒芒顿时也停了下来。

越琴使的剑极为细长,像是西方的击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