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章节正文阅读

043【当场录取?】(3 / 4)

作品:《

赵瀚定睛一看,出的什么玩意儿?

第一道还好说:子曰。

第二道就尼玛离谱:食不多。

费如鹤见到题目,顿时抓耳挠腮。

“子曰”一题,肯定出自《论语》。可满篇的“子曰”,让人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破题才好。

这胖子想了半天,决定先做第二题。

略微思索,便文思泉涌,提笔写下破题:食不可多也,多则必胖!

破得妙啊,费如鹤已经开始自我陶醉。

徐颖那边。

同样对“子曰”无从下手,因为《论语》里遍地都是,仿佛被要求证明“1+1=2”。

再看“食不多”,徐颖顿时笑了,这道题非常简单。

赵瀚的情况刚好相反,看到“子曰”,立即想起苏轼雄文。

他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全文背诵,但还记得开篇几句,直接搬过来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接下来几句,继续抄袭苏轼原文。

抄着抄着,后面就给忘了,于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往纸上堆字数。

折腾一刻钟,好歹凑齐二百字,再略作一番修改,便开始誊到答题纸上。

接下来第二题:食不多。

赵瀚一时间记不得原文,但可以进行推理。

孔子是个吃货嘛,《论语》里关于吃的最多,这道题估计也出自《论语》。

冥思苦想一阵,终于他娘的想起来,原句应该是“不撤姜食,不多食”。

可以理解为:孔子喜欢吃姜,顿顿不离,但不多吃。

也可以理解为:姜可以清醒思维,其他食物都撤走了,姜可以留下,但不能多吃。

朱熹的解释是:姜通神明,可去秽恶。孔子不多吃,是因为不贪心。

这是一道截上下题,破题的时候非常困难,不能提及前后文字眼,又必须把相关内容表达出来。

赵瀚想了好半天,终于提笔写道:戒持自省,圣人以修身也。